第十章 死里逃生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十章 死里逃生 (第1/3页)

    渔村西去七八里有一山,曰汤明山,上阴河便是由此发源。汤明山位于临江城与离火城交界处,其大半区域都在临江城辖境内,所以汤明山大部分时间都是临江城在打理。而汤明山所得,临江城每月也都有分红送至城主府,对于此事白邵元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翌日,吃过早饭,备好干粮,带上水囊。与父母道安告别后,徐云天便背上了与他差不多高的竹篓往汤明山赶去。

    走在村子的路上,路上遇到了不少打招呼的村民。徐云天都一一还礼。被问及背着竹篓干嘛时,徐云天说要去打些柴火补贴家用,好些个相熟的长辈得知徐云天的目的后,便说从自家这里拿些用便是。这些长辈们的好意也都被徐云天赫颜婉拒。

    许是难以招架长辈们的好意,或是怕还未出村便被长辈们拦下来给竹篓里装满了柴火,徐云天一路小跑出了渔村。

    望着许久没去过的汤明山,徐云天心里说不出的兴奋,却也有一份遗憾在心底。自从前往应天书院求学后,已经许久未和儿时的玩伴在一起玩耍过了。有时候在村子里的路上遇见,也只是打声招呼便各自离去,他们眼里的羡慕徐云天看得到,却也无能为力。儿时在汤明山脚下玩耍的欢声笑语,也只能成为潜藏在心底的回忆。

    两刻钟后,寻着儿时的记忆,徐云天走到了汤明山脚下。

    此时的太阳也已经斜挂东边,开始吐露它的热量。徐云天擦了擦额头渗出的细密汗珠,气息微喘。

    到底是许久没有锻炼过了,看来以后不能只读书了,待到休沐日时多出去走动走动也好。按照这样的脚力,日落之前,应该能赶回家吧。这样想着,徐云天走入了汤明山里。

    远处看汤明山并不高大,只有走进它才能感受到汤明山的苍劲古朴。汤明山上多弥树。弥树形似橡木,叶如枫。叶少,树形笔直。成长极为缓慢,三年开花,花色为紫,形似芭蕉,花期一年。又三年结果,果似梨,色为红,挂枝十日。

    不过弥树的果实并不能直接食用,其果皮,果核含毒,果肉发涩,微甜。若是不经处理便盲目吃下弥果的话,少食致昏,量大则危及生命。

    弥树因其木质坚硬,不易曲折,韧性奇佳,木纹美丽。所以多被用来做家具。后来又一位四处云游的行脚医师,来到汤明山后发现弥树的树皮,和果皮都可入药,是一种上佳的祛火药材。

    弥树的药用价值被发掘出来之后,临江城城主才每年都会遣人上山种树。这也导致是原本并不多的弥树,在汤明山上的规模愈发壮大。也令汤明山显得生气勃勃,透发着它的生气。

    进入汤明山辨明方向后,徐云天开始往山上走去,路上也不忘留下记号,以便在树林中迷路后,也能依靠记号返下山去。

    一路上走走停停,不一会徐云天便拾了半竹篓的柴火。而此刻徐云天已经看不清太阳所在何处,只是看着地上的光影,约么能瞧出现在已经快至正午时分。

    走着走着,徐云天看到前方有一处石碑,石碑年久失修,表面腐蚀严重,青苔遍布。有些乏累的徐云天便走上前去,打算就地歇息。走进石碑后,徐云天瞪着眼睛看了半天,也看不出那些已经被风化的只剩些断肢残骸的文字写的是什么。摇了摇头,不再深究的徐云天解下竹篓,从怀中掏出事先准备好的干粮,拿出水囊,靠在石碑旁开始补充体力。

    正当徐云天一口干粮,一口水吃得正起劲的时候。一股异香飘入鼻腔,徐云天抬起头,忽的看到了远处有一点红色煞是惹眼,翻寻脑海中的记忆后,徐云天并没有找到有关这一点红色的有关记载。一时间好奇心大起的徐云天打算上前查探究竟。

    收起干粮,将手里的残渣倒入口中后,喝了口水,徐云天站起来,背上竹篓,向前走去。

    没走多远后徐云天便停下了脚步。望山跑死马,那红点看似不远,距徐云天的位置却有些距离。然而此刻的徐云天已经走到了人迹罕至的地方,向前望去,已经没有人行走过的痕迹了。说明前面的区域内是有危险的。

    可看着已经近在咫尺的红点,犹豫了许久的徐云天还是踏出了步子。

    徐云天看不到的是,他穿过了一层薄薄的能量墙壁。

    很多有妖兽活动的大山外围,多会有临近城池在此布下禁制。用以隔绝妖兽与人的关联,防止意外发生。

    而徐云天方才见到的石碑,其实就是界碑,是禁制结界的边缘处,用来警示过往行人。若是徐云天多看一些志怪小说,即是看不出界碑上所写内容,也能判断出此为何物。

    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徐云天小心翼翼的向红点的方向探去。

    “咔嚓”像是踩到了枯木,一个的黄色生物突然掉到了徐云天身前,吓得徐云天直接倒在了地上,蹬着腿向后退去。

    那黄色生物落地后,摇了摇脑袋,转过身也看到了正在后退的徐云天。

    只一刹便来到了徐云天眼前,一人一物大眼瞪小眼,那黄色生物呼出来的厚重鼻息,徐云天感受的切切实实。如此近的距离,徐云天也看出了它是什么东西。

    那是一只猴子,有徐云天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