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丝绸之路(下)

    第一百零八章 丝绸之路(下) (第2/3页)

。”

    裴矩品了一口茶,润了润喉咙,笑眯眯道:“如果我等猜测不差,越骑能与羌骑、胡骑、屯骑能同为四大骑兵来看,战力即使不如其他三家,也不会太差。长水羌骑守卫关陇,监视羌人。胡骑的战力不用说了,真正能与匈奴骑兵硬碰硬的强悍部队。”

    杨霆风背着手,来回踱步道:“这屯骑虽说记载不多,声名不显,但其成员大多自幼长在幽、并、凉、青等地,这些地区就一个特色,民风彪悍,饱经战火,与西边的异族作战,练得也是骑马射箭,长槊弯刀,是以绝不逊色羌骑与胡骑。”

    顿了顿,他继续道:“只不过,越骑针对的战法不同,以至于历朝历代的大人们对其有很深的误解。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这冉駹驹实在稀有,导致了这支越骑部队注定不能大规模的组建,如同老帅身边的近卫骁骑营.......两个字,缺马!”

    他二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就此闲聊了起来。

    此时正在兴头上,早把正事抛在了一边.........

    在大家今天的印象里,历朝历代多是南军缺马,而北军缺船。

    其实,这是个误区。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南方由于人少地稀,植被丰富,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环境下,极为适合畜牧业的发展。

    相反,河西走廊一些养马圣地,反而多是一些不宜农耕的干旱大漠地带,始终无法以水利、开垦荒田来继续增加可耕面积,才最终导致了河西五郡耕牧两种文明的分界线。

    而在南方的古滇、夜郎等地,在未被开发之前,就是得天独厚的畜牧宝地。

    据《华阳国志》的记载,武帝时期初开益州郡,就获得“牛马羊属三十万”,而西汉、东晋时期,各势力通过摊派等征收方式征缴当地牛羊马匹更是“动辄以万计”,这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可是绝无仅有的。

    充足的马匹资源,使得当地势力有了训练骑兵的资本,也让当地骑兵装备得以高速发展。

    相传,古滇国甚至发明出了,最古老的马镫。

    虽说,这种只能允许骑兵将大脚指,放入马镫的装备极其简陋。但已经能够让骑兵在作战时进行借力发力。

    众所周知,马镫对于骑兵战影响,可是从量到质的改变。

    当然,当时的古滇国骑兵,所骑乘的战马就是历朝历代认为不堪大用的矮脚滇马。然而,汉武帝曾特意在益州郡设立“万岁苑”,专门畜养这种“体小而雄俊,尤善山行”的滇池驹。

    同时,面对山势陡峭、道路崎岖地南方地带,汉朝招募山中百越勇士,训练了一支特殊的山地骑兵,是曰:越骑。利用矮脚马,体格矮小,灵活易控的特点,专门针对翻山越岭如平地的西南少数民族叛军。

    后来,汉武帝派遣唐蒙在南扩的旅途中,许多越人豪族选择了归附大汉,这些内附的越人中有不少骑术精湛之辈,因此,他们被编选至越骑校尉麾下,成为大汉帝国镇守西南的一把利剑。

    其上山下阪,出入溪涧,如入无人之境,又能在山间险道倾仄,且驰且射。

    由此可见,这支越骑相较于其他三支骑兵部队,绝不逊色多少。只是,术业有专攻,擅长点不同罢了。

    不过,随着大西南被逐渐开发,汉末三国至两晋南北朝铠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