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郭勤和他的小青衣

    第8章 郭勤和他的小青衣 (第2/3页)

郭勤尖声尖气地答道,不怀好意地看了看庞怀。一直镇定自若的庞怀此刻却是冷汗淋漓,脸色也发白了。

    郭勤提到的这个郑注,现居工部尚书之职。此人原是一个江湖游医,因其机敏善辩得到王守澄的赏识和信任。

    一年前,文宗皇帝风疾发作,口不能言,手不能写。庞怀举荐郑注为皇帝诊治,郑注不负所望,治愈了皇帝的风疾,由此得宠,由一介江湖游医一跃而成为朝中重臣。

    “忘恩负义的东西!”王守澄恶狠狠地拍了下大腿。庞怀慌忙跪地请罪:“儿子识人不善,请佛祖责罚。”庞怀敢在李昂面前玩小动作,在王守澄面前却跪的铁铸一般,纹丝不动。

    “算啦。当初咱家也是看走了眼,你起来吧。”听了王守澄这句话,庞怀感动的泪流满面。

    “你们说说这个人该怎么处置?”

    “我看他是靠不住了,不如……”郭勤做了个割喉的动作。

    王守澄叹息了一声,说道:“杀他容易,可大家就都没脸啦。这样不妥。”

    “依儿子看,不如将他逐出京城,去,凤翔,让张仲清来动手,或许稳妥些。”庞怀抹了把泪献了一条计。

    郭勤沉吟道:“只是太和殿那边,肯不肯放呢。”

    “你这个小脑袋瓜子总是有好主意!”王守澄摸了摸庞怀的脑门,眼眯成了一条缝。他又望着郭勤说道:“你们都猜不透皇帝的心思,他巴不得所有的节度使都是他的亲信呢,这事我看八九不离十。”

    “啊……”王守澄打了一个大大的哈欠,吧嗒吧嗒嘴,用衣袖擦掉残留嘴角的口水。他看到殿门口有个小太监探头探脑巴巴地打这边望,犹犹豫豫的不敢进来,于是举起胖胖的小手朝他招了招。

    小太监一路小跑赶过来,双膝跪地,将一份奏章举过头顶说道:“佛祖,朔方节度使王希廉八百里奏报。”

    郭勤抬脚就踹小太监:“八百里奏报你也敢压在手上,你有几个脑袋?!”小太监慌忙叩头谢罪。郭勤取过奏章拆了封印,扫了一眼奏章的内容,脸上顿时绽出笑容。

    “佛祖,大喜事,颍王殿下找到了。”

    王守澄闭目哼了一声,一副早已了然于胸的架势。

    郭勤继续往下说:“王希廉说他手上有证据证明颍王遇险与吐蕃有关,他请求出兵讨伐吐蕃。请朝廷紧急调拨十万石军粮和五十万两军饷。”

    “讨伐吐蕃?”王守澄不由地笑出声来,“咱家看他是借口要银子。”

    “他也不怕让人笑掉大牙!他以为自己还是神策军的大将军呢。”郭勤看着王守澄的脸色说道,“普天之下除了佛祖亲手**的神策军谁敢跟吐蕃人硬干。”

    “还是让他去讨伐吧,免得让人在背后嚼咱们的舌头。至于银粮嘛,让他自己去想办法吧,马上连官员的俸禄都发不出了,哪有闲钱给他呀。”

    “这话说得好!庞怀,这道圣旨就由你来拟写。”王守澄打了个哈欠,头枕着手臂打起了盹,“你们都歇着去吧,怪累的慌的。”

    郭勤和庞躬身退出了延英殿,忙碌的一天结束了。

    ——————————————————————

    小青衣,是内侍省少监郭勤手里掌握的一个效率极高的情报组织。

    他旗下的密探数以万计,他们的足迹遍布于大唐帝国的每一个角落。上至庙堂奏对、攻守媾和,下至岭南某偏远小城的菜价涨跌,没有什么事能瞒得过郭勤的眼睛。瞒不过郭勤也就瞒不过王守澄,因为郭勤是王守澄最可信赖的一双眼睛。

    每日寅时,大太监林同为就会将各地汇总来的情报择要汇报给郭勤,郭勤去粗取精筛选出最有价值的东西报给王守澄。郭勤听汇报时务求仔细,每个细节都不放过,王守澄却只听其大要,同样一件事林同为汇报给郭勤时要用一百句话来描述,而郭勤给王守澄汇报时至多只能说三句话,再多王守澄就嫌麻烦了。

    与王守澄面前那个急躁尖刻的郭勤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