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喜报比人早

    第十七章 喜报比人早 (第2/3页)

挪回县学,要是不能,再看看宽老太爷的意思。

    唉,这桩事体难就难在学栋上学的难处讲不得!

    李小囡挨着大阿姐,看着她做针线,看着她发愁。

    照她原本的打算,是先到县城,摸清楚情况,站稳了脚跟,再想办法往平江城挪。

    可现在,一步直达平江城,她这心里也是忽突忽突的没底儿,没底儿的事,她可不敢乱讲话。

    ………………………………

    院试考完,那份大红的新科生员名录贴出来,抄往各州府的红案也鸡毛急递发向各处。

    平江府离杭城也就三百多里路,快马急递当天就到了。

    从平江城再到昆山县,也就半天。

    黄县尊收到平江府转来的喜报,赶紧让人敲锣打鼓往李家和李氏族里报喜。

    喜报报到小李庄,满村茫然。

    正在田里干活的李银珠听到报喜的一声喊,高兴的脚下一滑,一头栽在水田里,被李玉珠一把拽起,李银珠挥着满胳膊满手的泥浆,兴奋的蹦着跳着,狂喊乱叫。

    李玉珠只觉得两腿发软,挪到田梗边,一屁股坐下,捂着脸哭一阵笑一阵。

    几个报喜的一看这架势,这儿肯定要不着报喜钱了,赶紧一个调头,直奔李家集。

    三堂伯李文才看过一回喜报,根本不相信,这不可能!

    想要再看一遍时,报喜人已经举着喜报,直奔李家集了。

    李文才跟在几个报喜人后面,一口气跑到李家集。

    整个李家集已经热闹的沸反盈天,祠堂前鞭炮响的震耳欲聋,喜庆的硝烟味儿从祠堂门口溢向四面八方。

    一群年青后生大呼小叫着,抬着一根根木头送到祠堂门口。

    他们李家祠堂门口能竖一根旗杆了,一定得挑根极好的木头。

    李文才呆站在热闹的人群中,好一会儿,慢慢转过身,一步一步往回走。

    学栋是他从小看着长大的,初识字的时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