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社学

    第二百二十二章 社学 (第2/3页)



    滇省人口构成复杂,夷汉杂居,夷人聚居的地方,还是原始的刀耕火种,文化更是落后。他们有心融入汉文化圈,但如今并没有这个条件。

    她和穆俨便商量了,先在昆城开一间大的书院,再在各州县大办社学。

    社学最早兴于兀朝时期。

    那会兀朝灭了大理国,想教化这方民众,规定以五十家为一社,每社设学校一所,请先生来对民众施以教化。

    那会是蒙人治国,教化民众,虽有积极的意义,但更多的是出于政治考虑。

    社学区别于学院私塾,它教化的是半成年人和成年人。是在农闲之余,令子弟入学,以教习礼仪和教劝农桑为首要教习任务。卫朝大一统后,社学停办。

    霍惜和穆俨商量着重新把社学开起来,但要更换一些教化内容。

    议事堂内,关于重开社学一事也被穆俨提了出来。

    “重开社学?”属官幕僚议论纷纷。

    近来世子的动作有些大啊。又是减免税收,又是充盈人口,又是严查瞒报矿税,如今又要重开社学。

    “世子,前朝所开社学,教化民众带有私心,民众也不爱去不爱听,后因支出庞大,形同虚设。咱们真的有必要重开社学?”

    底下有一些人点头附和,这商税减免了之后,税赋收得少,再加上社学开支,只怕更是支应不上。

    “世子,其实可以鼓励有学之士多开私塾书院,如此亦可助长学风学气。”

    至于社学,因为是义学性质,开支全由各地衙门支出,这部分支出只怕不少。

    连黔国公都拧紧了眉头。

    重开社学,教化民众,有他积极的意义,但是这中间问题不少。黔国公只盼这块地方稳定安乐,一旦动荡,又要兴军劳师动众。

    相比于黔国公只想守成,穆俨更具开拓精神。

    开口道:“去年,我夫人的南北货行开张之时,便有说过,每年盈利的一成留做惠民之用。如今这一部分先拿出来开社学,建学校学舍及沿请先生。昆城及周边五县各开一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