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两百九十章 立项与质疑

    第两千两百九十章 立项与质疑 (第3/3页)

歆的说法:“死霸,朔也。生霸,望也。”但汉儒对“霸”字含义的解释并不一致。

    大体是古人将月亮认为是圆的,只不过光影会发生变化,光亮的那一部分叫做“月”,而没有光亮的那一部分叫做“魄”。

    古文里常将“霸”和“魄”混用。

    所以孟康注刘歆之说的时候,称“月二日以往,月生魄死”。

    月与魄,轮回地在月亮上进行着主从的变化,这个变化就叫月相。

    但是古人也有持与刘歆和孟康相反的理解,将光面认为是“魄”。

    于是又有《法言·五百》里所记录的:“月未望,则载魄于西;既望,则终魄于东。”和《白虎通·日月》里所记录的:“三日成魄。”的说法。

    到了清代,学者俞樾作《生霸死霸考》一文,纠正了刘歆之说,认为“惟以古义言之,则霸者月之光也。朔为死霸之极,望为生霸之极”。

    并且月相的每一天用先秦的既,旁,生,死,载,与“霸”配合,列出了一张“金文月相表”。

    这就是“月相定点说”。

    但是这个说法同样失于科学,后来的学者王国维又予以了一些纠正,他也写了一篇《生霸死霸考》,将“一月之日为四分:一曰初吉,谓自一日至七、八日也;二曰既生霸,谓自八、九日以降至十四、五日也;三曰既望,谓十五、六日以后至二十二、三日;四曰既死霸,谓自二十三日以后至于晦也。”

    这就是“月相四分说”。

    王国维以四分说验证部分历日,发现皆能解释得通,四分说由此兴起,并渐趋居于主流。

    这下问题就来了,通过利簋文字结合国语考证出来的牧野之战的日子,从月相上来判断却和国语里的记录不符,反而与《今本竹书纪年》里的记载有相通之处。

    但是《今本竹书纪年》这部书的真伪学术界本身就存疑,里边有关西周年代的记载,在断代工程时就没有采用,一些学者认为这样的做法并不妥当。

    如果是以上疑问都解释得通的话,“工程”使用的碳-14计算程序,虽然能够将年代区间压缩到正负二十年以内,然而仅有68.3%的置信度,学界对这一点的质疑声浪最大,认为使用这样的方法,可靠性实在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