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雪夜定策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十五章 雪夜定策 (第1/3页)

    符太后之所以带着小皇帝大半夜整这么一出,也是事出无奈。

    虽然除掉了野心勃勃的殿前都点检,但是滕王郭彪依然拥有巨大的势力。他是先皇的亲弟弟,郭宗训的亲叔叔,就连符太后都要敬他三分。

    当年,郭彪跟随先皇南征北战,鞍前马后,立下了不世的功勋。再加上郭荣就这么一个弟弟,便把大周帝国边疆的军权都交给了他。

    比如镇守河阳的白重赞,镇守陕州的药元福,镇守宋州的李重进,阵容许州的王彦超,都是他的老部下,对他忠心耿耿。

    不仅如此,朝中的武官也大多都是滕王的党羽。

    而符太后和小皇帝手里的,只有京城中的十万将士,和一众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

    比如说范质、王复、郑仁辉。

    废物×1,废物×2,废物×3。特别是范质那废物,竟然连赵匡胤的阴谋都看不出来,轻轻松松就让人家把京城所有的兵都带了出去。

    近日,朝堂之上,主少国疑,应当拥立长君的呼声甚嚣尘上,滕王的不少党羽都在暗中谋划着,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向符太后和小皇帝发难。

    所以,他们才会趁着雪夜,来找兵部尚书和教父韩通商讨对策。

    韩士聪听罢符太后的诉求,捋着胡须,点了点头。

    原来太后和皇上最近忧心的是这件事啊。

    他叫过来一个下人,让他去把韩彻也叫过来。

    符太后一脸惊讶地看着韩士聪,问道:“怎么,着朝廷之争,大公子也深有对策吗?”

    韩士聪跪在地上,解释道:“长子韩彻虽然愚顽,但他自幼饱读诗书,胸中有些点墨,希望他也能为陛下和太后分忧。”

    符太后点了点头,说道:“听闻韩彻是京城四公子之一,请他来谈谈也好。”

    见自己的父亲特意叫上大哥,说实话,韩通心里有点不爽的,毕竟自己刚才还给韩家挣了这么大个面子,又当面用诗词战胜了大哥,但是父亲心中仍然念着大哥,这么重要的事,竟然特意把他叫来。

    哎!古代这嫡庶有别的观念,还真深啊。

    管他呢,反正现在自己是皇帝陛下的教父,难道还怕你个韩彻不成?

    过了半炷香的时间,小厮带着韩彻来了,这一场秘密的雪夜定策就此开始。

    符太后开门见山,点出现在藩镇割据,外将手中权力太大是大周帝国的最大隐患。而滕王则是隐患中的隐患。

    虽然滕王现在人在河阳,但是整个朝堂之中,几乎所有的武官都是他的党羽,而六部之中,有三个部门都在他的势力范围之中。如果不加以限制,坐看滕王和外将做大,没等大周帝国统一天下,便已经内部四分五裂。

    所以,符太后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如何削弱滕王和外将的实力。

    韩彻是韩家的大公子,从小便接受极为良好的教育,要吃有吃,要穿有穿,所以平日里自是甚高,所以言谈举止之中,颇有目空一切的架势。

    但是,再骄傲的人,也所有求,他的所求,就是功名。

    说白了,他想当官,还想当大官。

    所以,当他听说那个毫无教养,在军队里混吃等死的私生子弟弟,竟让当上了天子的老师,他差点没把肺气炸了。

    眼下,符太后和皇帝就在自己的眼前,就像刘备一样求贤若渴地等待着军师们的提点,这不正是他谋取功名最好的时候吗?

    韩彻听了符太后的发问,向后一避席,站起身来。他先摆正了一下自己的冠冕,又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衫,让自己看上去堂堂正正的。然后动用自己的满腹经纶,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

    韩彻引经据典,还特意掉书袋,用了一大推听都没听过的典故和成语,有的时候列举了一大堆古代的名家典籍,就跟报书名似的,恨不能把脸贴在符太后的腿上。

    他就差把嘴凑到符太后的耳朵边上,夸自己看过多少书,有多牛逼了。

    符太后听得云里雾里,太多的典故她都不知道,还有一些生僻字,听都没听过。她上上下下打量了一下这个少年,只觉得他虽然也和韩通一样,挺帅的,就是言谈举止之中,透露着一种让人不舒服的傲气。

    最重要的是,她真没听懂韩彻在讲什么啊?

    拜托大哥,你能不能说得通俗一点啊。

    过了一炷香的时间,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