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雪夜定策

    第十五章 雪夜定策 (第2/3页)

彻终于心满意足的比比完了。

    他站在原地,眼睛明亮亮的盯着符太后,仿佛在等待她的夸奖,毕竟,这么富有才华的一通演讲,任任何人都会诚心地佩服。

    符太后皱了皱眉头,伸出一根手指,小声说道:“那个,韩大公子,我有点没听懂,你能不能再说一遍。”

    我晕!

    _(¦3」∠)_

    韩彻的脸瞬间拉得老长,差点没栽倒。

    合着我引经据典,又是《诗经》又是《礼记》的,您一点也没听懂啊。

    韩彻悄悄叹了口气,打算把刚才的话再说一遍。但是有一个人不干了。

    那就是韩通。

    人家符太后和小皇帝是来找我的,你在这里装个没完,你是个什么东西?

    韩通微微一笑,将身体向符太后身前挪了挪,小声说道:

    “大哥的意思是,应该像唐肃宗那样,大力削弱藩镇的力量,让他们把家属都留在京城之中,监视他们。同时,再把他们的行政权利和司法权利收回,只给他们留下军权。改‘府兵制’为‘募兵制’,并且进行轮换制,将领每年都会来京城考核,定期对将领进行调动。

    “不仅如此,还要重文轻武,大大提升文官的权利,这样,就可削弱滕王的势力,他就不敢发作了。”

    韩彻比比了半天的话,被韩通几句话就给解释明白了。

    韩彻站在原地,看私生子弟弟又抢了他的风头,脸上气得一阵红一阵白。但是毕竟符太后和小皇帝都在场,他也不好发作,只能气鼓鼓地坐下了。

    符太后一听韩通的解释,登时豁然开朗。她反复咀嚼了一下韩通的话,不禁点头说道:“大公子言之有理啊,大公子言之有理啊。”

    什么?符太后竟然夸我了,哇!那我将来岂不是会做上大官了,成为全京城瞩目的焦点?

    韩彻的脸上瞬间阴雨转晴,开心地像个孩子。就连一帮的韩士聪都拍着大腿赞叹道:“彻儿所言极是,妙极,妙极!”

    全场都在赞叹韩彻的才华,只有一个人,微笑着摇了摇头。

    “呵呵!呵呵!”

    “大哥,你这是把我大周帝国往火坑里拉啊,将来我大周帝国出现冗官、冗兵、冗费和积贫积弱的毛病,是你韩彻来负责吗?”韩通怒声争辩道。

    “什、什么?你个不学无术的私生子,竟然敢质疑我?凭什么?”韩彻近乎歇斯底里了。

    “你看过书吗?”韩彻大声地说出了他的那句口头禅。

    韩通微微一笑,说道:“我们是来给太后和皇上分忧的,不是来分高下的,我只不过是小小的激了一下你,你就受不了,将来怎么在朝中做大官啊?”

    韩通这一句,如同一把尖刀,正好扎到了韩彻的要害之处,要知道,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官,受到万民拥戴,就是他韩彻的终极梦想。

    如今,这个私生子竟然敢在太后面前嘲讽自己的梦想,他额头上青筋爆裂,撸起袖子就要和韩通打架、

    “彻儿,不得无礼。”关键时刻,还是韩士聪把暴怒的长子及时拦了下来。不然韩彻真的能冲上去撕烂韩通的嘴。

    略略略!气死你!哼!

    韩通倒是满不在乎。

    符太后尴尬地笑了笑,对韩通说道:“既然太师您不同意韩大公子的观点,那您说一下您的呗?”

    “是啊,教父,您也说一下您的看法?”小皇帝拖着小脑瓜,满眼崇拜地看着韩通。

    韩通微微一笑,说道:“我的想法很简单,一共就三点。

    “这第一点,对于外将,应该‘夺其权、控其粮、收其兵’,这样,就可以一举解决从中晚唐开始到现在,藩镇尾大不掉的困局。”

    言简意赅,直点痛处,符太后赞赏地点了点头。

    “这第二点,既不重文轻武,也不重武轻文,而是文武并举。文官可以深入到军营中带兵打仗,而武官也有机会获得中央机要职位的升迁。”说到这,韩通不禁想起了后世之中的范仲淹,他就是文人带兵的典型代表。

    符太后和韩士聪都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第三点,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重开科举,为朝堂选取人才,补充文官梯队,现在咱们的大周帝国的文官都太弱了。微臣建议,明天朝议之时,由太后您提出开科举士的建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