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赐名风波

    第三章 赐名风波 (第3/3页)

忍也就过去了;而最令人难以接受的,就是她赐的那个名。

    彧!

    字是好字,但跟姓连起来,可就变了味道。

    李彧音同李煜,连声调都不差半分。

    李煜是什么人?

    南唐后主,亡国之君!

    前面或许能解释为,太后爱之切责之切,只不过言辞有些过火;但后面这名字选的,着实包藏祸心。

    甚至在李云棠看来,这就基本等同于指着皇帝鼻子骂昏君了。

    她能忍到宫人们退出去后才发作,已经算是很有涵养了。

    搞清楚天子生气的缘由之后,李云棠心中组织了几句安慰的话语,走到盖着黄锻的书案前劝言:

    “皇爷不必……”

    小皇帝的怒气散了不少,但是眼中却多了几分落寞,没等听完李云棠的话,便反问了一句:

    “承乾宫的那位如此相待暂且不提,懿宁太后为何都不知会朕一声,便盖了印玺?”

    天子口中的懿宁太后是其生母,如此重要的事,她不竭力阻止不说、居然都不派人来乾清宫知会一声,如何不让小皇帝心寒!

    更关键的是,帛书上不但加盖了懿安太后的“坤安”玺,还盖上了懿宁太后替天子保管的“制宝”玺。

    此二玺是先帝遗诏中明确规定的谕旨凭证,二玺同盖就拥有了无可辩驳的效力。

    单凭现在的皇帝,没有任何合法手段能废止这道旨意,更名之事已经板上钉钉。

    李云棠见小皇帝竟被这一封懿旨给搞地意志消沉,心中暗道她心理也太过脆弱,嘴上也没忘记宽慰一声:

    “皇爷无需顾及这只言片语,应当泰然处之。”

    “泰然?”小皇帝唰地变了脸色,质问道:“被安了个亡国之君的名字,教朕如何泰然?后人每每提到朕,就会想到那个昏君!”

    这有什么?

    树挪死,人挪活,你改不了自己的名字,把李煜的名字改了,后人不就不知道了么?

    李云棠本来是想这样劝慰小皇帝的,但他转念一想,如今这小皇帝所遭受的屈辱,他在《太祖实录》里看到过类似情况,自己恰巧可以借古喻今,来劝谏皇帝。

    至于劝谏的目的,自然是让小皇帝接受他的观念,为同一个目标而努力。

    如此一来二人有了相同的目的,关系更加牢固;二来将来小皇帝若是掌权,他可以凭借施政理念一致的这层关系跻身权力中枢。

    毕竟,这种一眼望到头、类似面首的生活他可不想要;他想要的是——

    昼掌大权,夜宿龙床!

    打定主意后,李云棠稍微整理了下思路,口出惊人之语:

    “皇爷当效仿太祖,安然接受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