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钱的去向

    第三十七章 钱的去向 (第2/3页)

官员俸禄、兴修水利、供养宗室,一样样算下来,本就没什么结余。”

    李云棠微微颔首,小皇帝说的事情,他也知道:

    军饷、官员俸禄、兴修水利的钱,分别关系着国家国防安全、政局稳定、以及百姓生存;自然是不能省的。

    至于对宗室的供养,吸取前明的教训后,大汉在宗室待遇上,予以了巨大的削减。

    就拿世袭罔替的亲王之爵来说,太祖皇帝生有八子,长子与次子殁于战事,三子李润兴承嗣大统,是为襄皇帝,余子皆封为亲王。

    除这五位之外,其余历代皇帝封赐皇子,都只能用流爵,即降一等承袭的爵位。

    而宗室爵不同于军功爵,总共只有王、公、侯三等,皇帝的嫡长子为太子,余子封亲王或郡王,王的嫡长子降一等袭公爵,其余诸子封侯爵,公爵嫡长子降一等袭侯爵,其余诸子就是平民了。

    也就是说,太祖的后代,运气足够差的话,到了玄孙辈(即四世孙,儿子为一世孙,这里的孙解释为后代),就是个平民了。

    沦为平民的皇室后裔,所享受的经济待遇,仅仅是每年三石六斗大米,比大汉军士的禄米都要少一半,只能勉强保证不被饿死。

    此外,皇室后裔还可以免费读三年私塾;意思倒是很明白:不肖子孙如果不是读书的材料,那就赶紧滚去自寻出路!

    再说世袭罔替的五位亲王,也只有承爵的嫡长子不降爵位,旁支子孙也是要按照规矩降等。

    即使是这样,世袭罔替的王爵,也没有几家能顺顺利利传下来的;或是“意外”绝嗣、或是因罪除爵;硕果仅存的秦王,也被刚刚破家灭门。

    在这番控制之下,宗室总算没造成太大的负担;乾盛皇帝登基以来,逐渐陷入王朝周期律的大汉,财政终于堪堪维持个收支平衡。

    小皇帝见李云棠若有所思,明白有些事情他也了解,于是补充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

    “四年前,老皇爷力排众议,发动南征东吁之役,便不得不拿出内帑的钱,反过来补贴军用。

    光这一场仗,便将内帑中近两千万两的存银,几近消耗一空!”

    “什么?”李云棠惊地直接出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