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我叫智瑶

    第1章:我叫智瑶 (第2/3页)

的府宅内栽种。

    那个“新田”是公元前599年时任晋君獳(晋景公)听从韩厥的建议从“绛”进行迁城。

    初时,晋国的新都依然被称作“绛”,原来的旧都则是改称“故绛”,后来新都城则是换称呼叫“新田”了。

    智瑶之所以需要偷偷摸摸,原因是“原”属于韩氏的封地之一,它在晋国的南部,地理位置非常靠近周王室,与单国比邻。单国则是周王室的公卿国,疆域范围还没有现代一个县的大小。

    目前各贵族的封地,除了铜矿之外的所有资源都属于私有,没有得到允许一草一木都不能动的。

    “没有萝卜啊……”智瑶觉得非常可惜。

    不管是白萝卜还是红萝卜,需要到十三世纪才会从波斯传入诸夏,春秋时期当然没有。或者有,但是智瑶并不知道。

    “取酒来。”智瑶吩咐道。

    家主不在,世子也不在,长兄同样不在,家里自然是由智瑶说了算。

    长期跟在智瑶身边的不止有众多的仆众,标配还有家臣。

    家臣台狐看一眼一名侍女,示意照做。

    智瑶在指挥人将剁好的羊肉放进簋(guǐ)中。

    簋是个什么玩意?它圆口、两耳、三脚。当然,更多是没有“三脚”这东西,只是平底。

    现在有三条腿的青铜簋还没有开始在烧火,里面放的是冷水。

    羊肉腥味重,去腥最好是从冷水就放进去,再开始烧火,等汤水慢慢被加热的时候,会出现一个浮沫,再撇掉表面的浮沫,然后就该放生姜和料酒了。

    春秋有料酒吗?看会不会用罢了。

    侍女拿来的是桂酒,说白了就是用玉桂捣浆酿成的酒。

    智瑶只是站着指挥,并非是他不愿意亲自动手,小胳膊小腿没多少力气是其一,再来是他亲自动手的话,台狐就敢下令时刻跟随的“士”将仆从和厨子拉出去埋了。

    “士”就真的是“士”,可以理解为不是贵族的贵族,他们一般是作为武士的存在,为真正的贵族效劳,担任护卫,又或是作为军队的基层军官。

    人上人嘛,动动嘴就行了,是吧?

    一阵漫长的等待,智瑶已经开始在魂游天外。

    “听说邯郸大夫(赵午)来了‘新田’,向国君控诉中军佐(赵鞅)的霸道欺凌?出自同宗的两家近日越来越有势同水火的趋势,还听说范氏和中行氏都支持邯郸赵?这么看,晋国又要爆发内战,不知道我家会不会被卷进去。”

    漫长的春秋历史之中,每个列国都有爆发内战的历史,却是没有任何一个诸侯国如晋国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爆发内战,偏偏大多数时候还能维持住霸权。

    范氏家主士吉射与中行氏家主中行寅都是晋国的“卿”,尤其中行寅还与赵鞅共同打造了诸夏的第二座“刑鼎”。

    这个“刑鼎”是什么?就是将一些刑法铸以文字在上。

    第一个那么干的人是郑国的公子侨,他也被称呼为子产,法家先驱之一。

    晋国这边则是赵鞅和中行寅效仿,铸了诸夏第一座铁质材料的刑鼎。

    史载:赋晋国一鼓铁,以铸刑鼎。

    左传则曰:遂赋晋国一鼓铁,以铸刑鼎,著范宣子(士匄)所为刑书焉。

    那么就是晋国成法由士匄来完成,赵鞅和中行寅将士匄制定的刑法铸在铁鼎之上。

    范氏是祁姓,人们称呼他们的族人以“士”为前缀,主要是杜隰叔侍奉晋国,晋君任命他为士师(法官),此后便以之为氏,史书记载则依然用范氏。

    “还听说孔丘已经成为鲁国的中都宰,获得鲁君宋的信任,治理都城?”

    所以,智瑶知道自己和孔子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啊!

    那可是孔子啊!儒家学派创始人,后世尊称至圣先师的人物。

    当智瑶发现自己与孔丘竟然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时候,心里着实是有些小激动,只是这种激动比较莫名,很难讲得清楚。

    簋里已经在散发香气,掀开盖子一看,羊肉呈现灰白色,看上去卖相其实一般。

    香气是中药材混着肉香,闻起来没有多重的羊膻味。

    智氏家大业大,由于晋国卿位家族位比列侯,作为在晋国有卿位的智氏,吃饭的时候能够使用鼎来盛放食物的呢!

    比较关键的是,哪怕智氏再是家大业大,智瑶不努力改善伙食的话,家里的食物不是直接白水煮,便是各种烂炖,要么就是吃烧烤了。

    智瑶亲自放了适当的盐巴进入青铜簋,琢磨着再炖上半刻钟也就差不多了。

    晋国有盐池,只是那处盐池分别为智氏和魏氏各自掌控一半。

    好些没有盐池的列国,他们一般是向晋国或齐国采购盐巴,大多数则是向齐国进行采购。

    没办法的事情,晋国的盐池出产的盐光是供应本国就已经很拮据,遑论对列国贩售?因此晋国称霸只是向列国收取保护费,不像有盐铁之利和纺织业极其发达的齐国在称霸时可以对列国搞经济掠夺。

    智瑶对自家出产的盐巴其实很嫌弃,看上去灰黑灰黑,并不是细小的颗粒状,大小跟砂鹅石差不多,压根就是简直了!

    他琢磨着,什么时候找机会亲自去盐池那边,好好地研究一下制盐的改进。

    “公孙,盨(xǔ)亦加热。”

    盨又是个什么玩意?它是青铜材质,椭圆口,有盖,两耳,圈足或四足。

    智瑶让人拿来早早磨好的麦粉,又说道:“取来蜂蜜。”

    其实有白糖最好,问题是春秋时期没有白糖!

    这一下需要智瑶亲自来做了,原因是目前蜂蜜算是战略级别的资源之一,并且收集相当困难。

    蜂蜜为什么是战略物资?因为制作很多青铜器需要用到蜡。

    在春秋早期,制作鼎的技术很多列国都有,难的是收集蜂蜡。这个是好些诸侯统治的疆域就那么大,他们又没有养蜂的技术,获取蜂蜡全靠大自然,没有能够收集到足够的蜂蜡怎么制造青铜鼎呢?

    所以,某个列国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