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后继有人和泰山封禅

    第377章 后继有人和泰山封禅 (第2/3页)

八年。

    刚刚开春,礼部尚书岑文本就在大朝会上提出了一个惊天提议。

    「陛下,根据民部统计的最新数据,我大唐的人口数量已经超过了六千万人,并且每年还保持着百分之十五的增速在发展。

    伴随着医院在各个州县的普及,以及百姓们没有了温饱问题,平均寿命还会不断增加,大唐的人口增加速度还会不断的上升。

    除此以外,民部的赋税收入,也超过了一亿两千万贯,几乎是大唐建国初期的十倍。

    放眼四海,大唐已经没有对手,国土面积超过了任何的一个朝代。

    朝廷的各级机构改革和军队的改革都非常顺利的完成了。

    这些都是史无前例的功劳,陛下,微臣认为陛下应该去泰山封禅。」

    「岑尚书言之有理,微臣附议。陛下,我大唐如今国力强盛,正是前往泰山封禅的大好时机。」

    许敬宗也站出来表示了自己的支持。

    「我大唐如今威震四方,疆域辽阔,秦皇汉武也有所不如,微臣也恳请陛下前往泰山封禅。」

    这么好的拍马屁的机会,大家自然都不会错过。

    有一说一,此时的大唐确实是比任何一个朝代都要强大。

    不管是世家大族还是普通百姓,都能很强烈的感受到这个变化。

    当然了,不同的人对这个感觉肯定是不完全相同的。

    有些人在这个变化过程之中获得了大量的利益,有些人只是稍微变好了一些。

    甚至有个别人觉得这个变化对自己来说是坏事。

    但是整体来说,李承宗现在的威望绝对是非常高的。

    说是一言九鼎,完全没有问题。

    「我大唐如今富有四海,交通便利,前往泰山的道路也很是方便,不用担心会扰民。

    在沿途之中,也可以让各地的百姓充分见识到陛下的风采,意识到我大唐的强大。

    这个泰山封禅是完全有必要的。」

    伴随着一个个史书上的名臣都主动的提出要去泰山封禅,李承宗也是心动了。

    虽然封禅本质上就是一个祭祀活动,李承宗对这个东西不是特别的感冒。

    但是你架不住大唐的其他人都认可这个东西啊。

    「既然诸位爱卿都觉得去泰山封禅是对朝廷有利的事情,朕自然同意。礼部跟钦天监商量一个时间,到时候朕跟太上皇、太后一起前往泰山!」

    内阁成立之后,刘仁轨和上官仪都被调到了内阁,成为一名内阁学士。

    虽然品级只有正四品,跟正二品的六部尚书没有办法比。

    但是权利却是一点也不小。

    「刘兄,陛下这一次前往泰山封禅,直接把朝中大事都交给了内阁来署理,我觉得压力有点啊。」

    上官仪虽然才华横溢,但是年纪毕竟还不大。

    碰上这种接近于监国的事情,他还真是心中发虚。

    大唐立国以来,就还没有碰到这样子的事情啊。

    正常来说,哪怕是监国,也是太子监国。

    但是大唐现在并没有太子,李承宗也没有那么快立太子的意思。

    这倒是让王佳人有点郁闷。

    「陛下对内阁的期待是非常高的,他曾经私下跟我说过,有朝一日大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