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少年,我看你骨骼惊奇 (求收藏!求追读!)

    第一百二十二章 少年,我看你骨骼惊奇 (求收藏!求追读!) (第3/3页)

父究竟是为何如此呢?

    “我也明白了。”

    接着他大声高呼!

    “兵贵神速,兵贵神速啊!”

    黄天祥一开始还以为义父是在开玩笑,但现在随着李将军的提醒他明白了,全明白了。

    义父带着这一百人,从来没想过正面作战,而是想用作奇袭。

    这一百人在普通的时候面对大军当然是一点作用没有,但是若能混进敌营。

    然后在关键的时刻,配合大军夜袭周营,点火为号,烧毁粮草,乱其军心。

    大军作战怕的是什么?

    一是粮草,二是营变。

    没有了粮草,你再多的人马也发挥不出实力,大家人困马乏,饿着肚子如何打仗。

    甚至没有粮食还会引起哗变,军心不稳,不用人打,自己便已经败的一塌涂地。

    而营变更加可怕,一人惊,则万军惊,有时仅仅因一人的发狂,呼啸,从而导致整个军营数万军队,瞬间溃散。

    营变之时踩踏者死伤无数,逃营者更是无数。

    以点破面,营变是军队中最可怕的事情之一。

    原来如此,众人恍然惊醒,被李靖与黄天祥这么一解释,全明白了。

    至于有人会问,这一百人如何起得作用,又或者能当几万大军吗。

    这可能便是沈大夫训练他们逃跑的关键了。

    一人逃跑便会有无数人跟着,当军营混乱之时,他们便是这决堤之水。

    此计若成,当真可挡数万军队。

    这等智慧,这等计谋,当真是让众将拜服。

    只感觉自己的兵法学到了狗肚子里,跟本追不上沈大夫的思维。

    厉害啊,厉害!

    沈大夫真乃神人也。

    就一个字绝了!

    一旁的沈信见众人敬佩的望着自己,大感意外。

    他刚才只顾着训练自己手下的骑兵了,李靖等人在想些什么。

    不过他却猛然醒悟,这个时候不是与他们闲聊的时候,而是赶快飞马去往北崇。

    万一他去晚,战争结束了,岂不是白白浪费了这次大好机会。

    于是他牵起了李靖配给他的马,这匹马浑身雪白,没有一丝杂色。

    宛如那雪中的精灵,高傲的立在场中,打着响鼻,不屑的望着众人。

    可正待沈信想翻身上马时,天空上却意外落下了一道白光,然后就见白光中默默的走出来一只气愤的狐狸。

    在众人震惊的目光中,白色狐狸开始不停的对着沈大夫眼前的战马呲着牙,瞪着眼,最后更是直接出脚将那只高傲的战马踹倒在地。

    然后一脸骄傲扫了眼四周好像再说:

    “哼!你们都不配!”

    更是的压低了自己,静等着沈大夫上身。

    ……

    沈信黑着脸看着前方,他其实是想把这只倒霉狐狸偷偷留在陈塘关,自己独自走的。

    因为他忽然发现了一件事,在来陈塘关之前,自己身上可是叠了三层死亡霸服。

    但是最后自己居然没死,这其中一定有问题。

    咱们来分析一下,申公豹的道友请留步,这个是死亡属性没毛病。

    黄天祥的克父属性也没毛病。

    再加上狐狸的这个倒霉属性。

    按理说应该负负得正,再得负。

    但现在我没有死,那就说明这只狐狸就他娘的不是负得。

    身上的霉运把其余死亡霸服给得正了。

    所以沈信觉得不带它去那北崇,可眼下谁料这货竟然得到消息,追了上来。

    沈信此刻有心再找一匹马,但是在狐狸的威压下,却没有一匹敢上前,不是突然摔了马腿,就是跑肚拉稀。

    更有甚者,走着走着突然撞到了辕门的旗杆上。

    估计沈信在不走,这陈塘关上倒霉的就可能不只是马了……

    罢了,先让它跟着到崇城,然后再想办法将其甩开就是了。

    想好了之后沈大夫只能无奈的从后面上了狐狸的身,然后手中一拍,便带着黄天祥离开了陈塘关。

    沈信离开之后,李靖望着前方久久不能平静,心中感慨万千,这次北崇之行实在是太危险了,西岐十数万大军讨伐北崇。

    哪有可能被轻易打败。

    沈大夫这完全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殷商有其,国之幸也。

    沈大夫如此为国为民,我李靖怎可不全力相助。

    忙的赶回营帐,取出纸笔将沈大夫去往北崇的消息传往朝歌。

    甚至还觉得不放心,手中信件不停,接连写了十余封,最后让手下传往北崇各地。

    一时间陈塘关的探马蜂拥而出,四散而去。

    李靖在写完最后一封后,叹了口气,深深望着北边的方向。

    与此同时,不久后,沈信带着他的骑兵已经跑出了百余里,渐渐离开了陈塘关的范围。

    说实话,对于眼前这群快枪手的速度他还是很满意的,正当他想让大家停下来,继续加深

    下一秒突然听到黄天祥踏马回报:

    “禀义父,前方忽然发现一片巨大的黑色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