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原型炮总装!

    第三百九十一章 原型炮总装! (第3/3页)

老总闻言接过电文,目光扫向电文内容,怔了一下,随之眉宇舒展,眼中不由自主浮现一抹喜色,饶是历经诸多大场面的他,依旧忍不住练练称赞:「好!好!好!」

    「老总,什么喜事?」见到老总这幅姿态,副老总微微好奇,出声询问道。

    副参谋长见状同样如此,大战在即,究竟是什么喜事能让身为八路军总指挥的老总如此高兴。

    老总笑容满面,递出电文:「军工局的好消息,红牡丹105毫米重型榴弹炮已在柳树沟兵工厂进入总装程序。」

    「好啊!太好了!有了重炮,部队的战斗力将有质的飞跃。」副老总闻言顿时眼神明亮,接过电文浏览完毕,身为副总指挥的他当然明白红牡丹榴弹炮进入总装程序意味着什么,言语有些激动,透出喜色。

    大炮,强军之基!

    这不是六十毫米口径的小钢炮,更不是七十五毫米口径的山野炮,而是战斗全重达到18吨的105毫米口径重型榴弹炮,最大射程达到十四公里级别。

    这是真正的大炮,正儿八经的战略性

    武器!

    只要在一座山头上架上一门红牡丹榴弹炮,便可以彻底封锁半径14公里内的环形战场区域,给敌人带去死亡与毁灭!

    最重要的是,这不是依靠缴获等不稳定途径所得到的,而是自主制造的榴弹炮。

    如果能给他装备两百门105毫米榴弹炮……

    副老总眼神露出锋芒,脑海瞬间闪过全歼同蒲线五万日军的念头。

    副参谋长仔细读阅电文,眼眶微红,他回想起了长征之路的种种画面,多少战士因为部队缺乏重武器而不得不牺牲于敌人的工事堡垒前方,如果那时候就有红牡丹榴弹炮……

    大炮放平,给老子轰!

    好消息,对于八路军而言,这真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只要稳住山西局势,日后就能有源源不断的红牡丹榴弹炮供应。

    如果八路军现在就有200门红牡丹榴弹炮,进入山西腹地的东条英机和板垣征四郎,可以说是送上门的猎物。

    「我要去柳树沟,你们呢?」老总熄灭烟头,看向副老总和副参谋长。

    「当然要去。」副老总和副参谋长同时回道。

    ……

    下午时分,风和日丽,湛蓝色天空清澈而澄净。

    微风轻抚,延河河面泛起涟漪。

    柳树沟兵工厂,105毫米榴弹炮总装车间。

    总装车间采用砖混结构,占地面积约二百平方米,内部装配设施齐全,可以满足2门榴弹炮同时装配生产,设计月产量冗余为40门,旁边还有四百平米空地留作备用,以此满足日后的增产需求。

    在一位位大佬赶赴而来的时刻,红砖车间内,原型炮总装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之中,外界的纷争并未影响这里。

    原型炮总装已经进行一小半。

    操作台面,一个个符合图纸要求精度误差的零部件静静摆放,标件螺丝、制退总成件、击针、击针弹簧、炮闩支柄支筒、支筒杠杆件、105毫米23倍径炮管……

    一号装配点,复杂且扎实的炮架基础已经装配完成,呈现对应姿态,沉重而厚实的炮闩稳稳占据c位。

    「嗡!」小型升降机运转的声音传出,重达二百多公斤的液压式复进机总成徐徐上升,待到达预定高度,余华打出手势示意暂停,向前移动。

    原型炮总装工作,由余华亲自操刀,交给别人他不放心。

    一名战士点了点头,小心翼翼地操控装配升降机向前运动,避免出现差错。

    很快,液压式复进机总成抵达预定位置,而后在余华指挥之下缓缓下降高度,来到炮架基础对应位置,对准插销孔和螺丝孔。

    先上螺丝,再上插销,双保险纯机械结构设计。

    红牡丹榴弹炮原型为法国二战后研制的m1950式105毫米榴弹炮,尽管炮架结构等绝大多数部位的设计与原型相同,但在细节方面进一步完善,使之达到最好的状态。

    用机械式扭矩扳手上好螺丝,再打入粗实的插销,液压式复进机安装完成,随后,余华示意吊装下一个零件——液压制退机。

    复进机和制退机,这是现代火炮结构之中重要性仅次于炮管的存在,两者职能不同,缺一不可,而因其采用独特的液压结构,使其反后坐力性能达到全新的高度。

    放在后世,液压复进机和制退机是标配。

    但现在,不好意思,液压式复进机和制退机是‘世界先进"的代名词!

    按照之前的操作,沉重的双室液压制退机总成件吊起,运至炮身旁边对准螺丝孔和插销孔,将一个个大螺丝用设定力矩上好,再打入直径约四十毫米的插销,至此,红牡丹榴弹

    炮的炮架结构彻底成形。

    炮闩,复进机,制退机,这便炮架三大件。

    装配好的重炮炮架,不知为何,竟然给了在场所有人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