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 再见诸葛,君臣相知

    第三百七十二章 再见诸葛,君臣相知 (第3/3页)

奇的时代,后世对三国人物的从各个角度解读揣摩,作为三国时期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对他的解读更是入木三分,孙绍作为对此也颇有了解。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孙绍缓缓念道,同时仔细观察着诸葛亮的神色变化,不过诸葛亮脸上笑容不减,看不出半分异样。

    孙绍收回眼光,接着爽快说道:「先生虽然曾经躬耕南阳,然此非先生之志也!」刚才这话是出自诸葛亮的出师表,那是诸葛亮之后写的,但这显然不是诸葛亮真正的想法,否则他也不会携功投主,主动请求大任。孙绍之所以故意先说这个,是想试试能不能从诸葛亮的神色中看出一点端倪,不过很明显,诸葛亮作为情绪管理大师,并不会露出半点破绽。

    孙绍也不再试探,直言道:「以绍之间,先生立身于世,所求有二,其一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其二,匡扶大义,以抗***。不知此二言可合先生之意?」

    以诸葛亮的定力,闻孙绍之言也免不了微露诧异之色,问道:「主公何出此言?」

    孙绍知道自己的答案就算不是诸葛亮的标准答案,至少也是良好以上了,于是解释道:「「穷则独善其身」说的是若无施展抱负的机会,先生便是躬耕一生,也不会委屈求全,随便出山,先生之前拒绝绍之招揽,其后又主动加入,可见其意。「达则兼济天下」,说的是先生志向之大,不止于一县一郡之地,非天下之大不可量也!先生不仅有一统天下的宏愿,更有兼济天下的壮志。」

    诸葛亮微微点了点头,继续问道:「匡扶大义,反抗***,何以知之?」

    孙绍从容答道:「此乃先生亲自说之,先生躬耕之时,曾自比管仲、乐毅,绍便是从先生此比,知先生之志。管仲者,齐之国相也,以治国理政之能名留青史;乐毅者,燕国大将也,曾经以弱抗强,率领弱燕之军,不仅打败了齐国侵略军,更是攻下强齐七十二城,如此战绩,震古烁今。世人只知先生自比管乐,乃是自喻文武双全,绍屡次揣摩,认为先生深意,非止于此。想那管仲治国,乐毅领兵,固然也是世之翘楚,却非独占鳌头。先生不比他人,独比管乐,可见其二人除了治国领军,犹有其他特别。管乐二人皆出于春秋之时,彼时礼乐崩坏,诸侯混战,民不聊生,与如今世道,不谋而合。管仲不仅能够治政,更是尊王攘夷,恢复天下秩序,先生自比管仲,不仅比其文治,更要与其一般匡扶大义,治乱天下。乐毅不仅仅领兵能战,更是挫败强齐侵略,先生自比乐毅,不仅比其武功,亦是想要效仿其反抗***的精神,先生宁愿辅佐弱小的刘皇叔,而不愿顺从强大的曹操,想来也有如此缘故吧?」

    诸葛亮从没想过孙绍对他的了解,还在刘备之上,听孙绍说完,感慨道:「臣曾以为除皇叔外,再无明主能遂我之志,今闻主公之言,方知主公知我,得主如此,夫复何求!」

    孙绍开怀大笑,道:「今得先生辅佐,何愁大事不成?只不过绍如今亦不过半州之地,无法以天下相托,只有待益州平定,再托以州事了!」

    孙绍这话就差直接说益州打下来就交给你了,诸葛亮听闻此言更是惊讶不已,他知道孙绍颇有气度,有容人之量,原本想凭借这次功劳,能够独领一郡军政,却没想到孙绍竟然要让他管理一州之地,这是何等的信任和大气?.五

    诸葛亮一时竟不知如何回复,孙绍见状开玩笑道:「先生是不相信我能够拿下益州还是不敢担当此任?」

    诸葛亮终于被孙绍的诚意和信任感动,拜伏于地,道:「主公但有所命,亮万死不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