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物价

    第8章物价 (第2/3页)

本,并且不全,但归类还算完整。

    七本米粮账本,从洪武十八年开始,一直到洪武二十四年。

    洪武十八年,一石粳米280文左右,十九年一石320文左右,二十年270文,二十一年260文,二十二年250文,二十三年340文,二十四年370文。

    一石大概在300文左右,上下波动和当年的产粮有关,二十四年涨到400文,当和中原蝗灾有关。

    这样的物价朱允熥认为不高。

    石为古代计量单位,但并非为重量而是体积。

    度量衡上大明继承与宋朝,宋制改革之后一石粳米换算成后世的重量大概是180斤。

    以账本物价,均摊下来一市斤粳米也就两文多点。

    不过考虑到古代油水偏少,碳水摄入需求大,但不管怎么算,一户人家一月一石米是完全足够的。

    加上日常对盐的需求,很符合后世认为的,一两银子可供古代普通人家用上三四个月的说法,毕竟老百姓自家多有田地。

    “这物价还是可以的,但想要养出状民,养出精兵,米粮只是基础,笔墨纸砚什么都要钱,更不要说还要上项目!

    五家五万贯看似不少,但对于一个势力的养成,真的只是杯水车薪!

    琼洲的发展需要时间,完成自体循环怎么说也要两三年!

    在这过程中,各种投入是持续增大的!

    而且还需要拉拢人才,大饼画的再大,终究能看不能吃,远没有银两来的直接!”

    朱允熥沉默。

    时间真的有些晚了,失了大量先机南京不可求,就藩琼洲的选择无异于白手起家。

    白手起家自然要考虑更多。

    “可商业的事,我应该挑选谁来处理?”

    经商对于很多人很难,但对于有着后世知识体系的朱允熥而言真的不难。

    甚至都不需要打破现有的商业版图,就可以依靠一些东西来获得大量的钱粮,可谁来操作才是关键。

    “常蓝两家不适合,淮西勋贵集团也不行,本身就有武力有政治影响力,我若为皇太孙,补足钱粮也没什么,反倒会成为助力。

    可我不是,再添钱粮只会让老朱不放心,让文臣不放心!”

    头大!

    缺人,身在东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