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广陵散》。

    10.《广陵散》。 (第2/3页)

    轻挑琴弦,声音悠然而起,平静有序,深沉自然,所有人一下子都平静下来,仿佛陷入了曾经美好的回忆之中。

    这段开指,名字叫做“井里”,也就是聂政的故乡,一切故事从这里开始,这平淡深远的旋律,它不急不缓,让人情不自禁回想起自己以前的往事,脑海中闪过帧帧画面。

    突然一阵泼刺,音乐节奏明显加快,众人一瞬间从美好回忆拉到现实之中,两者的冲突更加凸显了如今现在的处境和当初的冲突情感。

    旋律进入到小序阶段,名字叫“取韩”,聂政知道了父亲死亡的真相,发誓报仇血恨,这段泼刺与一开始的挑弦产生明显冲突,也是将众人拉回现实的原因。

    而李安却陷入了回忆之中。

    有关后世记载:

    初,康尝游于洛西,暮宿华阳亭,引琴而弹。夜分,忽有客诣之,称是古人,与康共谈音律,辞致清辩,因索琴弹之,而为《广陵散》,声调绝伦,遂以授康。

    那晚,李安正在华阳岩观月,忽然听到一阵琴声,便好奇的走了过去,没想到竟然是一个年轻人在弹琴。

    他的琴技还算不错,至少在他这个年纪算得上是出类拔萃了,李安听得津津有味,一曲作罢,李安便开始手痒起来。

    就好像好久没有喝酒看到有人在旁边喝上好的美酒,就感觉流口水一样,李安便向他借琴。

    没想到这年轻人倒是大方,毫不犹豫就递给了他,李安摸索了一会儿,便开始弹奏起来。

    他一直很喜欢《聂政刺韩》这首曲子,所以兴趣所致,便毫不犹豫的弹奏了出来,不过中间稍微做了一些修改,但大体上还是差不多的。

    一曲结束之后,他对自己十分满意,正打算走人,没想到那年轻人竟然跪了下来,苦苦哀求李安将这首曲子教给他。

    那次李安刚苏醒不久,所以心情格外的好,便教给了他,年轻人问他这首曲子可有名字,李安想了想说没有名字,你自己取吧。

    而他就是那个传闻中的古人。

    后来他才知道那个年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