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原地踏步

    第12章 原地踏步 (第3/3页)

过是个孩子了。

    宋代虽然没有明文规定小孩喝酒的年龄,还是别喝为妙,免得带坏别的孩子,比如王贵。

    其实岳飞对喝酒这事还是心有余悸,因为他知道历史上岳飞唯一的一个缺陷,就是酒风不太好。

    直接说,就是喝高了以后胆子就特别大,什么人都敢骂,什么人都敢打。

    江湖好汉有这个毛病问题不大,到了朝廷那个地方,就容易被人抓住把柄,耽误大事。

    岳飞没有大志也就算了,有的话,绝对要克服掉这个坏毛病,打死不发酒疯。

    那就要从滴酒不沾开始。再说,酒有什么好喝的?真的瘾大,直接来一瓶酒精一口闷了。

    对于岳飞的邀请,张宏逵高兴地答应了,虽然他对喝水……什么的不感兴趣。

    但是岳小公子的水,能是一般的普通凡水吗?也许是于平凡处见奇妙,有出其不意的好东西也未可知。

    岳飞谈笑用兵,转眼赚了一笔狠的,这才转移了视线,扫向麦场的七百人原地踏步走大群人马。

    只见他们踏踏踏踏踏踏踏踏整齐划一的步伐更加有力更加节奏鲜明,竟然没有一丝松懈。

    已经坚持了起码一个时辰了吧?这种单调的行动最能考验一个人的耐性,所以岳飞选择了这个动作。

    而这个耐性是坚守纪律一止纪律严明的铁军不可缺少的基础。

    岳飞不太清楚的是,要讲耐性,以农民为最,而在农民中,又以中原大地的农民为最。

    汤阴这个地方得天独厚,身处黄河腹地,承受太行山脉的余韵,凝聚了中原大地的精华,导致人杰地灵。

    这种千年积累,在农民的身上体现得特别显著,耐性就是其中之一。

    今天岳飞并非刻意的一个措施,正是将这个耐性特征发掘出来,发扬光大。

    也就是这一个多时辰,相当于后世三个小时的原地踏步走,让岳飞认识到一个事实。

    这些朴实的农民超过了后世的精英。

    因为岳飞自己经历过,即使那些特种兵,三个小时的原地踏步走也吃不消。

    这一个多时辰的原地踏步走,让岳飞认识到这些人不可替代的特质,而岳飞的特长在于,扬长补短。

    短处他都能根据事物的原理弥补过来,何况本来是长的东西?

    这些人既然如此耐力十足,那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至少一件事,他们的耐力长度就是他们积蓄力量的长度。

    如此长的积蓄一旦爆发,还不如同燎天大火?

    估计这样的爆发,很难有什么力量可以扛得住了。

    想到这里,岳飞便有了一个新主意。

    原来他想和锄头队一样,将他们分别编排,根据兵器和农具的不同组成不同的战队。

    大刀队、小刀队、锅碗瓢盆队、耠子队什么的。

    那对岳飞来说,也不是什么难以完成的任务,他脑袋里这种道道简直不要太多。

    现在不同了,根据这些人的特质、根据现有条件,他可以另起炉灶了。

    他嘴里不说话,脚下站稳不移动,脑袋里飞快地思索,将各方面的因素考虑周全。

    他不动,别人也不动,以为他小孩子是累了,安静地休息一会儿。

    其他人乐观其成,你不安静,我们怎么能安静?你不安静的时间也够长了。

    只有虎子心中有一股不好的忧虑,这小公子的安静,绝对不是什么好兆头!

    你们等着吧,绝对够你们喝一壶。

    果然不出虎子所料,半刻钟以后,岳飞发出一道命令:“出发,全体都有,去张家树林。”

    张宏逵大吃一惊:“啊?”

    这时候就显出虎子的厉害,别人都大吃一惊,唯独他镇静自若。

    完美地配合了岳飞,喝斥张宏逵道;“啊什么啊!还不头前带路?”

    张宏逵显然脑筋不够用了,答应一声,掉头就走。

    岳和笑着提醒:“小飞的意思是大家都去,你先下令让那些人停止训练,一起跟着。”

    还是岳和这种和风细雨好,张宏逵一听,清醒了过来,果然岳飞说的是大家一起去他家树林。

    转身对准麦场,气沉丹田,大声下令:“全体都有,停止原地踏步,向右转,跟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