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为国效力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10为国效力 (第1/3页)

    未知攻击?赵继统不禁想起了后世解密文件里提到的“德国飞碟”,1934年,德国沃瑞尔协会生产了第一架碟形飞行器RFC-1。传言RFC-1飞碟使用了所谓的外星人技术,却在试飞时因经常出现故障而损失惨重。

    一直到1940年间,纳粹德国就陆续制造了至少七款RFC系列的飞碟样机。可以断定,德国在碟形飞行器的研制方面很可能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事实上,当时德国人拥有三个独立的飞碟设计中心,一个在佩内明德,一个在布雷斯劳,还有一个在布拉格,这三个地方都在进行飞碟试验。

    这些纳粹的飞碟计划,一直在希姆莱领导的党卫队支持下开展。为了缩短研制飞碟的进程,党卫队曾经抢劫了德国的商务部专利局以及全欧洲的每一个商务部专利局,借以寻找最快的解决途径。

    党卫队还秘密逮捕、扣押了航空研究方面的许多专家,将他们集中在奥地利和罗马尼亚以及不为人知的其他秘密基地,强迫他们为研制飞碟服务,同时还征集了大量的贫民、战俘充当苦力,搬运和组装各种机械装置,修建深埋于地下的秘密飞碟制造工厂。

    虽然党卫队向德国的军备部长艾伯特·斯匹尔要求增加额外的劳工和苦力,却隐瞒了他们的真实用途和目的。党卫队俨然在德国建立了自己的国中之国,各种工厂、科学家、战争原材料、技师在党卫队的干预下秘密研制、测试着飞碟。

    当时,在德国的黑森林地区,碟形飞行器成功生产并试飞。这种碟形机,被英国、美国、苏联的情报机关命名为V-7。

    梅塞施米特公司的飞机工厂成功研制出用于V-7的静电场粒子武器,V-7无人碟形拦截机使用火箭动力飞行,盟军官兵与飞行员给这个飞碟机取了一个绰号叫做“白天和黑夜都能喷火的飞碟武器”。

    根据监视资料显示,从1944年11月到1945年4月,V-7飞碟机升空次数竟然多达415次。后来,这些飞碟产品在柏林飞机工厂改良后,被命名为“球形闪电”。

    1945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