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结局

    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结局 (第2/3页)



    景聆夹着菜,说:“皇上是大魏天子,表姑是大魏臣民,臣民对天子,本就是心存敬畏的。”

    贺暨俊朗的眉宇间露出遗憾的神采,他捏着勺柄搅了搅热汤,说:“可朕,也是表姑的侄子。自从父皇崩逝后,朕便是被表姑与姑父看着长大的,表姑对朕除了君臣之情外,难道就没有亲情吗?”

    景聆手里的动作一停,看向贺暨的眸子里映出闪烁的火光,她微笑着说:“皇上如今把表姑禁足在这凌藻宫中,还与表姑谈什么亲情呢?”

    自己当年真没有看错,这贺暨不仅与贺迁长得像,就连行事风格都如出一辙,更可怕的是他如今尚且年少,便已将前朝众臣在朝廷中驱逐了个干净,若是再假以时日,时诩还在他身边效命,与伺虎有何区别?

    二人面面相觑,贺暨面色微沉。过了少顷,贺暨倏然发出一声轻笑,放下了手里的汤匙。

    贺暨带着歉意的笑腔道:“此番的确是委屈了表姑了,只是朕年纪尚小,目光短浅,目前也只能想到这样的办法得到一些东西了。”

    “既然是皇上的计谋,表姑委屈什么呢?”景聆继续吃着饭,从容不迫。

    贺暨眉头微皱,笑得无奈又惋惜。

    景聆道:“那在得到那些东西之后呢,皇上准备怎么做?”

    贺暨回道:“在那之后,朕会放表姑离开。”

    景聆柳眉微挑,“那武安侯呢,皇上会怎么对他?”

    贺暨缓缓一愣,将筷子轻轻放在碗沿上,他看见了景聆藏在袖口中一闪而过的银光,房间内再次恢复静默。

    景聆抬起眼眸,直勾勾地看着贺暨,等待他的回答。她早已经褪去了年少时的稚气,眉眼间皆是凌厉。

    片刻后,贺暨将目光挪向别处,薄唇微启:“他是人尽皆知的大魏功臣,朕不会蠢到去动他。”

    “在暗处也不会吗?”景聆接着问。

    贺暨深深地吸了口气,“不会。”

    景聆轻点下巴,收敛了眼里的寒光,“我相信皇上。”

    “但是,朕也有一些要求,希望表姑能替朕做到。”贺暨缓缓道。

    景聆道:“皇上请讲。”

    贺暨沉声道:“朕不会处置武安侯,但朕也同样不希望再在大魏朝堂上看见他。”

    景聆端着碗,拖着碗底的食指微动。

    贺暨的要求虽然苛刻,却正中自己下怀。

    景聆轻应一声,道:“表姑会与侯爷说的,皇上放心。”

    贺暨点了点头,也像是松了口气一般,神色缓和了不少。

    聊完这几句后,二人便没在饭桌上再说一句话,贺暨用完晚膳后又交代了凌藻宫的宫人几句,让他们照顾好景聆,而后便离开了凌藻宫。

    而后的半个月,贺暨偶尔会来凌藻宫给景聆送东西,时诩也日日都跪在明华殿前求见贺暨,但贺暨始终没有召见他。

    直到十月的最后一天,时诩终于等来了贺暨的传召。

    时诩从青石板上站起,拖着跪得发软的小腿,跌跌撞撞地进了明华宫。十月末的剑阳已经转凉,但午后的太阳依旧炽烈,时诩脸色通红,额角全是汗珠。

    他在殿门外停下,从怀里掏出景聆的帕子,但又舍不得用,最后还是扯着袖口往脸上擦了一把。

    贺暨坐在书桌后面,一如往常,看了时诩一眼后,又迅速垂下了眸子。

    时诩向贺暨行礼后,贺暨率先开了口:“武安侯日日跪在明华殿前,所为何事?”

    时诩弓下身子,拱手道:“皇上,臣自十四岁跟随父兄征战,十六岁亲自挂帅,到如今,已过十年有余。从小父兄对我的教导

    便是忠君爱国,父兄逝世后,臣继承父兄遗志,御外敌,治内乱,如今大魏在皇上的治理下海晏河清,四海升平,臣与父兄的愿望,都已经得以实现。”

    “臣是武将,没有治世之能,臣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所以……”时诩将那半块虎符从袖口中掏出,“这半块虎符,是时候交还给陛下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