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开篇 (第1/3页)

    山区所多的自然是山。

    岳家沟村后的这座山名叫崮山。看上去,它比附近的那些山,似乎也没啥特别之处。但在方圆这一带,就数它最为著名。

    这其中的原因,一是应了那句古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相传当年神农氏曾在此山遍采草药,山顶上至今尚有一块大石,名为“鞭药石”,据说那就是因当年神农氏在上面晒药而得名的。

    原因之二:据传,此山顶上昔日曾有七级宝塔一座,晴天朗日东可眺海。而且此山当年还曾是寺、庙、庵皆备,僧、道、尼俱全。因而鲁地有句谚语,叫作“泰山神多,崮山庙全”。

    不难想象,当年那时候,就这么巴掌大的一座山,那众多的孤男寡女偏偏都往这一个地方来扎堆凑热闹,这可是有点抡着菜刀上街——没事找事的节奏了。久而久之,不出事才叫见鬼呢!

    至于原因,说来也简单;别看他们表面上都是所谓“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六根清净之人,但他们的六根到底清净不清净,谁能说得准?

    毕竟讲到根上,他们也都是血肉之躯,心如止水的境界,那根本就不是寻常之辈所能企及的!孤灯黄卷下,晨钟暮鼓中,肉胎凡人的寂寞空虚之感自然也就难免在心头滋生、蔓延。天长日久、一来二去的,有的和尚道士跟尼姑之间,备不住便会出现凡心乱动之举,一个把持不住,清规戒律便被抛至九霄云外,颇伤大雅之事也就不幸发生了、、、、、、

    这也让后来的乡间多了两句辱骂出家人的俏皮话:

    尼姑庵里不养孩,

    和尚道士哪里来。

    从志书的记载来看,昔日此山确是一香火旺地,只可惜在清朝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这里发生了大地震,此山的庙宇神舍悉数崩塌无存,自此香火渐渐息绝,风光不再。

    说起这山有些名气,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原因,那就是当年在这山上,不光寺、庙、庵皆备,在山的南面坡的半山腰处,竟还有一座连泰山上都没有的“月老亭”,这在释、道山林堪称一绝。

    据志载,此月老亭是六角飞檐,雕梁画栋,青瓦红柱。正面额书“月下爱圣”。柱有楹联曰:

    慈笔正点鸳鸯谱;

    情线系定连理枝。

    同样令人叹息的是,这座月老亭也毁在了清康熙七年的那场大地震,如今已是踪迹难觅。唯有那有关它的美丽爱情故事,还在山下乡民中口口相传着。

    传说固然是美丽的,但传说毕竟就是个传说。时序到了现代,那些美丽的传说,越来越显得只配用来讲了哄孩子玩!因为在这传说爱圣驻足过的山坡上,不仅谁人也没碰上过月老显灵,甚至此间还发生过一桩可悲可叹的自缢命案!

    悲剧发生于一九七四年的初秋。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在这崮山北去三里有一村,村里有一户彭姓人家,家中共育有三女一子——小女儿叫穗,儿子叫根。别看山里人日子过得穷,可深山育俊鸟,柴屋出佳丽,三个女儿那是一个比一个出落得漂亮,水灵灵的惹人喜爱。

    但遗憾的是,情况到了儿子这里居然就急转直下,似乎是品种变异了一般,儿子不光相貌丑得可以,还容易连话都说不利索;像素常平日里不急不躁的,他的嘴巴倒也还勉强凑合着能用,可要是一遇到点急事就不行了,肯定就会结结巴巴掉链子。

    话说他小的时候,有一次给队里放牛,不知咋的,他竟让一头小牛犊掉到了一口大井里。当时,他一见事情不好,拔腿就跑去喊父亲。一当找到父亲,气喘吁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