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

    开篇 (第2/3页)

、心急火燎的他,一时之间就结巴得说不成话,只会憋胀得脸儿紫红,满头冒急汗,嘴里反复地说着两个字“小牛、、、、、、小牛、、、、、、”——这让他的父亲云里雾里的,一下子也摸不清头脑,急得连连拍打腚、、、、、、

    最后,父亲突然想起了解决结巴的办法,就对他道:

    “根啊,你唱吧!”

    嗨嗨,他爹支的这一招还真是立竿见影!他像唱歌似地把腔一扯开,心里想要说的话竟然就顺利地表达了出来:

    “小——牛——掉——井——里——啦!”

    就因为他有这些缺陷,加之家里的日子过得也不如人,所以当村里的许多同龄人陆续订了亲,甚至结婚生子了,可他的婚事还不知在哪块云彩影里飘荡着。

    为此,他的父母心里自然是也为他心急,但还并不着慌害怕;他父母觉得,尽管前面的两个女儿已经出嫁了,可小女儿穗还没有。只要有小女儿在手,就不怕儿子娶不上个媳妇——即使不得不采取用女儿去换亲或是转亲的办法,那也不至于就让儿子落下个打光棍的结果。

    至于这样的做法,对女儿来说是否有失公平,是不是太委屈自己的女儿,父母就没有那么太计较了。毕竟在这种事情上,父母更关注的是儿子的问题!

    不必讳言,中华上下五千年,在其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可谓由来已久,“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思想更是根深蒂固。

    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草灰不打墙,闺女不养娘;养儿防老,儿子才是一个家庭的根本——是传宗接代的根!因而,在涉及儿女的重大问题上,父母往往也都是为儿子考虑的多一些。

    尤其在婚姻方面,有些家庭,由于贫穷等方面的原因,儿子到了老大不小的年龄还说不上媳妇,到最后,做父母的宁愿通过换亲或是转亲的方式,也要让自己的儿子娶上个媳妇。

    尽管他们也明明知道这要委屈女儿,可即使如此,他们也要成全儿子的婚姻——不能让儿子打了光棍,让家庭后继无人!

    说到此,关于“换亲”和“转亲”这两个概念,略做说明似乎是必要的。

    换亲和转亲,这是乡间包办婚姻的两种存在形式。所谓换亲,就是在两个家庭之间,相互娶对方人家的一个女儿为妻。而转亲这种方式,则至少需要三个家庭来形成。具体操作规程是:ABC三家,A家的女儿嫁给B家,B家的女儿嫁给C家,C家的女儿嫁给A家——这样一来,一桩完整的连环式的婚姻就算形成了,俗称转亲。

    对父母心里的“小九九”,作为女儿,穗自然心知肚明,毕竟这种事情在乡间已是司空见惯, 实在说不上稀罕。但她对此一直是不动声色。直到父母决定换亲,打算让她去跟上崮山东边崔家峪的一个瘸巴男人时,她这才有所反应——突然地失踪了。

    刚失踪的头几天,穗的父母还以为女儿只是因为换亲的事负气出走。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事出不久,穗的父母也就知道了:敢情穗不是独自一个人负气出走那么简单,竟是跟本村一个与之暗暗恋爱已久的庞姓青年私奔了!

    最让父母感到可气的是,那庞姓青年不光家里兄弟多,家景也是破鞋捣蒜一般,穷得够呛;更为重要的,是那个青年的家庭成分还不行——出身是地主!

    在那个“血统论”盛行的年代,这可是要命的事情!穗要是跟这样家庭出身的人家结亲,漫不说她自己将来生下的孩子必然会受影响,就是她娘家彭姓门里的这些亲支近股人等,要是哪个想“追求进步”,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