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8 “石碑”基站

    738 “石碑”基站 (第2/3页)

为载具自动控制能力不行,为避免送到对面飞丢了,所以得有人在上面,确保它能与门保持相对静止的位置,且不与其它需要进出的物体冲突。

    别看就一句话的事,实际为了“相对静止”这个目标,还专门开发了一套载具用定位仪器,有两个参照物时,一公里内,能检查到自身大于每秒3毫米的位移。

    这样的精度在真空环境里非常有必要,因为索拉里斯开门也无法指哪开哪,没有泳池的支持,现在没能力安全回收载具,意味着宇航员回来休息时,很小的相对速度就会导致载具飞到失踪。

    其实就算有泳池给传送门托底,要把一台几十吨重量中巴车大小的载具从里面捞出来,装回弹射车上,有魔法也要忙和小半天时间,受索拉里斯传送门“五秒切断”规则干扰,以及环境多次变化带来的各种隐患,这项行动很难保证载具完好无损的再次投入使用。

    首批两名宇航员的任务就是固定1号载具,并启动它的常亮通讯灯。

    人回来后调整几小时,换成老带新,和两名预备宇航员组成两组,同步执行任务。

    第一组的任务是围绕1号载具搭建任务支持框架。

    该设备用于给行动组提供远程定位光信号,和“换电”服务。

    换电是基于当地环境的选择,上一次试探时,没有在真空环境里检测到可用魔力。魔力是类似基本粒子的存在,当地没有大气,检查不到魔力理所当然。

    而搜索合适的任务地点,需要功率非常大的广域照明设备,甚至要超过动力消耗,毕竟真空环境不需要额外能耗维持速度。

    无法边用边充,自然要用换电的方式,不然载具搭载的能源部太大,也不利于控制。

    第二组的任务,则是把2号车开过去停好,然后开3号车做运输工作。

    之前只有两辆参与水下测试的车,没有3号,多出来的它,是后来弄的一辆敞篷载具。

    太空敞篷载具,真的有种“肉身突破大气”的味道了。

    但说实话,王齐却觉得很好,甚至比两台原版任务载具还好。

    因为是后做的,也不用执行正经任务,唯一的工作就是往返于门和两台任务车之间运输人员和货物,所以不太考虑可靠性,有很多尝试性的东西,非常有意思。

    比如它的控制方式,和飞行堡垒、任务载具的双拉杆加挡位杆的形式不一样,更像轨迹球。

    它的操作台是个半包覆式的球体,上面有经纬线,一个固定的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