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灵气与历史

    第七章 灵气与历史 (第3/3页)

   “我大概了解了下,你看哈。远古先秦就算了,太遥远。你就看春秋战国,什么老子骑牛出函谷、紫气三千里;

    庄子一边梦着蝴蝶一边还扶摇直上九万里;那个列子更能、都凭虚御风了;至于鬼谷子更是能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

    “瞎扯什么呢?那是文人的想象;思想家的浪漫!”曹老师不满杨东望调侃她们文科生心目中的圣人。

    “我可没瞎扯,你看看他们的描述,是不是很像练武、甚至修仙的,修仙需要什么?

    灵气啊,所以那个时候应该是有灵气的,而且应该还挺浓郁。

    别打岔,听我继续说。。。

    后来的名人里,比如西楚霸王,他是举过鼎的吧,那力气可比现在举重世界冠军厉害吧(不知真假,杨东望随口说的)。

    按说我们现在得训练更科学、营养方面应该也比古人强吧,但事实好像正相反,越往后,就越少提个人勇武了。

    虽然哈,有战争方式的改变这一影响。但武将个体实力在下降应该也是有的。

    毕竟在封建时期,学的文武艺,货卖帝王家,没有谁会有本事还藏着掖着吧。

    而一个时代,武将的个人勇武还是能一定程度代表着当时人们的身体素质吧。

    所以我说灵气浓度是在逐步下降的。以前灵气浓郁到可以自主进入身体,从而让人不知不觉中完成身体的锻炼(筑基),但后来随着灵气浓度下降就渐渐不行了。

    你看内家拳,对,就是内家拳,不就是明朝左右才出现的么(杨东望其实也不是很清楚,只是把张三丰的太极,当作了内家拳的始祖)。

    不就说明那个时候开始,灵气就已经下降到需要主动去练习,去牵引才能进入身体,对不对?

    而到了清末汉初,灵气就彻底没了,所以那个时候的武术大家们就只能靠吃来练了,但就算是当时的大家比如杨露婵或者叶问,他们可能连真气都没练出来。

    因为相比于灵气,单靠吃实在太慢太低效了。

    所以那些武道大家的比斗才会让人感觉威力太差,纯靠一把子力气和技巧,也才会挡不住一把枪,以致武道走向末路。”

    杨东望越说越顺,他感觉自己像是真的把握住了历史的变迁以及灵气的演变。

    曹韵也是听得目瞪口呆,这也行?只能,“你可真是好口才,这都能圆过来。服了、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