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九十三章 七大师父,各个不凡

    第两百九十三章 七大师父,各个不凡 (第2/3页)

得很,什么才是他在接下来的世道安身立命的本钱!!!

    至于为什么要搞那个开放基金……除了薛文竹说的其他学院都有搞,帝都二校也在弄……恩,她一直在跟着帝都二校学……

    其实杨东望知道这只是一种手段,说白了那些高校之所以搞这些,要么是照顾本校刚毕业的学生们,让他们更好的在新单位开启工作;

    要么就是搞交际的,加强与伙伴们的合作交流……所以在杨东望首肯并将事情交给薛文竹之后,她就搞出了这么个版本,很明显是领悟了杨东望的意图……

    至于那三个校外的名额,也都是给的和杨东望联系密切的师兄弟,一个帝都、一个金陵、一个卫城,让他趁机也了解了下外界的情况。

    当然,对外设项是为了照顾自己人和联络关系;那么对内,还是干活的人,杨东望自然不会小气,虽然这个项目是企业和学院对签的。

    但其实主要工作还是需要他和医学研究处来做,恩,还有精通医药的欧阳靖、段天都两位教授……所以杨东望也是给他们分配了经费了。

    其实别看朝廷最近好像很照顾武学院,给钱也很大方……但其实各级武学院还是很缺经费的,毕竟除了九大院校,其他的自建的武院,朝廷并没有直接拨钱。

    而即使是九大武学院,朝廷的拨款虽然看着不少,但那是学院整体运行费用,它自行聘请的师资们并分不到什么……所以如何提高武学院里面的教师,尤其是武者教师员工的待遇就很关键了。

    因为这涉及到怎么吸引优秀人才来投身武道教育的问题……毕竟像叶灵、肖起这样不是为了钱或者说不在乎钱的人还是极少的……

    朝廷也是注意到了这个现象,武直委对基金委的掺和,固然有争权夺利的成分,但又何尝不是这个原因呢?

    不然,没有经费的各级武学院如何生存?!

    要么是从学生头上收钱!收高额的学费,但那不就是民办本科了么?那些重点、知名大学能放得下这个面子?

    要么是拉民间游资,也就是搞横项,这个倒是可以,毕竟现在社会各界对武道、对武者的期待还是蛮高的!

    但要是朝廷不制定规则,任由下面乱来,那说不得以后这些高校武学院就成了各种资本、大公司的人才培训基地……

    以前的科学时代还无所谓,毕竟那时候的人才只是生产力,在哪儿做贡献都差不多!

    但现在呢,武者不仅是生产力,说不定还是军事实力,那相对应的现在的武学院几乎就相当于以前的军事院校,朝廷怎么可能放任自流?

    所以才有了文职官府中的宣教司、基金委瞅准时机,才有了武直委的借机下场。

    说白了,朝廷需要提升在武学院师生中的影响力!

    对于大汉朝来说,提升影响力最直接的方法不就是给钱和给权么?考虑到学校的特殊性,给钱就变成了给项目;给权就变了给职称……不然为什么会传出以后武学院的教职员工们(评职称)需要朝廷项目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