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大军压境!会试的内幕!

    第一百七十五章 大军压境!会试的内幕! (第2/3页)

便负责同越国商讨陆上运粮之事。”

    其实赵匡义本来也没得选,因为其他两人都有自己的禁军,唯独他现在是个光杆的“粮督”,只能跟着大军行动。

    他之前那么说的原因,可能就是为了让自己面子上好受一点吧?

    “苏将军,你向东而行,一定要尽快。”

    杨林望着苏定方,郑重地叮嘱道:“禁军的粮草已经不多,而海运的速度又是最快的。”

    “一定要尽快接来越国的粮草,供应军中。”

    苏定方郑重地点点头:“我明白。”

    杨林同他对视一眼,又转头望向宇文化及:“宇文将军,之前曾有消息来报,有楚国的余部不死心,一直想要复国,想要夺回郢都。”

    “那些人若真能攻下郢都,定然还会继续西进,意图夺走更多领土。”

    “但如今那些地方都是吴国的,也是朝廷的,可不能让他们再夺走朝廷的土地与城池。”

    “那是自然。”

    宇文化及狞笑道:“他们赶来,就让他们有来无回!”

    一道道军令传出府邸,城外的大营开始缓缓而动,民夫们穿着略显单薄的麻衣,运着粮草、军械,先行而动……

    大乾京城。

    进了十一月,今年已经渐渐到了尾声。

    但这个冬天的初雪,却还未到来。

    对此有人欢喜有人忧。

    欢喜的是下层的百姓,这个冬天不太冷,显然就不用花太多钱买炭取暖了。

    忧心的也是下面的百姓,要是还不下雪,明年是不是旱年?

    粮食的收成又该怎么办?

    农耕社会,看天吃饭,当真不是随口一说。

    李乾这几天老是在京城里跑,但他却并未注意到这些东西,因为他的关注点,总是放在那些举人身上。

    进了十一月,就表示离年关越来越近。

    除了距离京城很近的举人,大多数举人还是会在年前就赶到京城,准备会试。

    因为往年朝廷有过提前会试的行为,曾好几次将三月的会试提前到了二月,所以大多人为了保险起见,还是会早来。

    李乾此刻正坐在一架宽阔的马车中,身上套着一件大小恰当的银鼠裘褂子,这是陈乐衣为他量身裁剪而成的,皮裘下面穿着薄薄的黑色棉衣。

    与他一起的还有举人郑冠、解元颜真卿和吕布、老太监。

    “听说那个包拯真就住在城东的会馆里?”李乾打开车窗,掀开布帘打量了一眼外面的情况,一阵冷风顺着车窗缝隙钻了进来。

    自从入了冬之后,他就不喜欢徒步在城里乱逛了,而是喜欢坐着马车或轿子。

    “我也是打听到的,谁知道是真是假?”

    郑冠靠在温软的虎皮座椅上,无奈摇摇头:“李兄,你怎么就对他那么有兴趣?又不是什么漂亮姑娘?”

    “哈哈~”李乾轻笑着摇摇头:“要是漂亮姑娘,我还不愿意找他呢。”

    另一边,生着一张枣红色国字脸,厚嘴唇,颇有威严的颜真卿也睁着一双眼睛,望着车窗外的情形。

    李乾的这辆马车是老太监让宫中御用监特地打造的,连车窗都是用的半透明暗色琉璃,从车内一眼就能望到外面的情形。

    不想看的时候,只需要拉动车窗后的布帘,将其挡住就行。

    “听说包拯此人有真才实学,而且风头很盛,颇得朝中大人们的看重。前几日我哥来信的时候还说,包拯经过荥阳的时候,还被严相与和大人邀请过。”

    颜真卿的声音有些闷闷的,仿佛他的嗓子最近受过伤一般。

    李乾点点头,好奇地问道:“那后来如何?”

    颜真卿摇摇头:“我也不知道,我哥信上只说了这个。”

    李乾沉默了片刻,又问道:“他来京城后,蔡京寻人找过他吗?”

    “应该有吧?”

    郑冠在一旁有些迟疑:“蔡京最喜欢找人接触咱们这些举人,不过却没听人说过,包拯出现在蔡府附近。”

    “他也是这两天才入的京,好像一直住在会馆里吧?”

    李乾点点头:“不管如何,咱们去看看就知道了。”

    郑冠也乐呵呵地道:“希望他别去蔡京那,不要上了那老东西的贼船。”

    “嗯?”

    李乾愣了片刻,又问道:“郑兄,你这阵子怎么不担心考不过会试了?”

    不仅如此,还希望着包拯也别接受蔡京的招揽。

    郑冠嘿嘿一笑,对李乾道:“我之前又找人仔细打听了一遍会试的阅卷,这才知道其中有很多门道。”

    “其实主考、副考官决定的,只是考生的名次,而决定考生能不能被取中的,还是各房的房师。会试中向来有一句话,‘去取在同考,参定高下在主考’。”

    “各房的同考官荐上的卷子,才有机会被主考选中,而同考官没荐上去的卷子,就只能被黜落了。”

    他笑着道:“所以,只要我的卷子被同考官荐上去,他们就得让我中,至于名次什么的,我也不在乎了。”

    李乾也是一怔,他也知道这件事儿。

    只是李乾了解的东西却和郑冠不太一样。

    四书五经中,有诗、书、礼、易、春秋五经。

    会试中,考生交卷之后,数量众多的考卷会先被根据所治的经分为五类。

    但这五类考卷肯定不可能只交给主考和副考官看,那太多了,要看到猴年马月才行。

    为此,便设置了许多同考官,又称为房考官。

    大乾的房考官数量基本在二十个以上,超出三十个更是家常便饭。

    其中诗经和易经最火,差不多每次都能分七八个、八九个房,稍次一点的则是书经,学的人数最少的则是春秋与礼经。

    每个房里还分着三个阅卷官,帮忙打下手。

    同考官在自己的房中阅卷时,要挑出那些好的,然后去到堂中,推荐给主考官、副考官,由这两位核实之后,再决定考生的去留。

    按照章程,一个房可出三十份卷子,其中二十份正卷,十份副卷。

    这也是所谓“去取在同考,参定高下在主考”的由来。

    从郑冠嘴里听到的版本,就像是只要同考官推荐上去的卷子,就不会黜落,就高枕无忧了。

    可据李乾所知,事实并非如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