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朱慕辰被抓

    第四章  朱慕辰被抓 (第2/3页)

的道。

    这环境确实很差,一股霉臭味,时不时还有老鼠爬来爬去。

    “找个郎中给这些人看看,带他换个地方,看好他。”郭盖说完转身就离开了。

    “苏嬷嬷。”亲王府几个守门的仆人,看见不远处很狼狈的两人喊道。

    “快,快带我去见王爷、王妃,小王爷出事了。”苏嬷嬷和小曼气喘吁吁地的道。

    几名仆人闻言,小王爷出了事,也顾不及问那么多了,搀扶着两人匆匆的就进了王府。

    “大胆,岂有此理。”朱孟得知自己的儿子被人抓走了非常气愤。

    “为什么带辰儿出去,你这奴婢,说你什么好。”朱孟愤怒的看着苏嬷嬷。

    “老奴万死。”苏嬷嬷也没解释什么,跪在地上一副等着朱孟处置的样子。

    “现在不是问责的时候,赶紧派人把咱们辰儿接回来。”王妃袁熙也得知了儿子被抓之事,匆匆赶来。

    “庞蛮,调动一支禁卫,随本王救回世子。”朱孟对刚刚在一起议事的一个统领道。

    “爱妃等我回来。”朱孟安慰了几句一旁的王妃,就匆忙的离开了。

    朱孟骑上了庞蛮给他准备在门前的黑马,飞奔而去。

    “出发。”庞蛮对着身后的队伍喊道,而后追了上去。

    “快点禀报大人,我继续盯着。”不远处巷子有两人鬼鬼祟祟在观察着。

    建文帝登基以后,尝试削弱诸藩权力,引发靖难之役。燕王朱棣登上皇位后,他深知藩王拥兵的弊端,因为他自己亲身经历过,所以他继续推行建文帝的削藩政策,能铲除的铲除,不好撼动的藩王都是采取严密的监视。

    目前朱孟是这大明里,目前最有实力的亲王,封地背后就是南京朱棣的大本营,而且手握重兵,他的一举一动明面上有长史监督,背地里朝廷安排多少暗探就不得而知了,像这样的大动作,明天天亮之前情报一定会传回南京朱棣手中。

    “大人,武亲王府集结了百余名禁卫,向着知府衙门去了。”门外有人匆匆来报。

    “噗.....”一名男子闻言,口中的茶水喷了出来。

    “什么,怎么回事,这王爷带人到我衙门做什么,这,这,郭兄你看这是。”男子放下杯子急忙站了起来,望着一旁的郭灿问道。

    “莫急,莫急,所因何事啊?”长史郭灿磕着手中的瓜子悠闲的对知府刘烨摆摆手,而后转头问前来报信的人。

    “听说是知府衙门抓了武亲王府的世子。”报信的人回答道。

    “世子!这是哪个不长眼的狗东西,老夫非要宰了他不可。”知府刘烨气愤的道。

    “多说无益,我陪大人走一趟,老王爷还是会给本官几分面子的。”郭灿一脸从容的道。

    郭灿之所以不怕亲王,是因为明代的藩王对于自己府内的官员也不具备着独立司法权,也就是说府内官员一旦犯法了,身为藩王是无法进行处罚的,需要交由法司,最后再由皇帝处治。

    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明代的藩王同其府内官员并不存在着严格意义上的上下级关系,这些属官由于背靠着朝廷,对藩王也并不畏惧,甚至还屡屡出现主动欺凌藩王的现象,他们与其说是藩王的属官,不如说是由朝廷派过去监视的间谍,郭灿就是属于朝廷派来监视藩王的。

    整个衙门被围的水泄不通,庞蛮带着数十人闯了进去,衙门里面的衙役都有些不知所措,这么多年没见过这种阵仗,再说他们也没有抵抗的能力,衙役是没有兵器的,每个衙役只配备了棍棒,那个棍棒叫做廷杖,主要作用是驱赶,又叫水火棍、杀威棒。在我国古代,原则上非正规军队都不能持有刀枪等杀伤性武器,禁止私人携带管制刀具,在野外行走的人尤其是衙役一般都装备这个。水火棍长约齐眉,底端有一胫之长为红色,其他为黑色,(据说府州衙门里面的水火棍底端包有扁铁,但未及证实),取不容私情之意,可以起到警戒杀威作用。

    “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