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新城惨败诸葛恪遭刺、洛阳密会李安国定谋

    第二百七十六章 新城惨败诸葛恪遭刺、洛阳密会李安国定谋 (第2/3页)

诸王看似强大而实则羸弱。

    姜维虽勇,然而其跋山涉水翻越秦岭,军锋必弱。大将军可火速命陇右的南安、狄道等地加强戒备。

    此外,雍凉都督郭淮素有威名,可震慑敌军;雍州刺史陈泰陈玄伯智谋过人,此二人应当一同挂帅,亲自去抵御姜维!”

    司马师思索了半晌后,点头同意了虞松的计策。

    “好,西线战事,就按照叔茂的主意部署。东线的诸葛恪,又当如何应对呢?”

    在司马师和大魏诸将看来,东线智谋出众、乘胜再犯的诸葛恪,要比姜维更加可怕。

    虞松心中早有定谋,不假思索便立即建议道:

    “大将军之叔父,太尉叔达公,其用兵能仅次于大将军先考宣文侯,且素有威望,以其统军,三军将士便不会士气沮丧。

    且如今诸葛恪率领了吴国近乎倾巢之众,其进犯新城,就是想趁着高昂士气与我大魏正面一战。若我军坚守不战,吴军攻城不拔,请战不得,师老众疲,势将自走,诸将如今不敢冒进,其实正是大将军之利啊!”

    司马师听了虞松的谋划,仔细思索了一番后,发现并无破绽,这才拊掌笑道:

    “叔茂好计谋,此番东西拒敌,我便采取叔茂之计!”

    傅嘏和钟会本来都对虞松存着轻视之心,如今听了他缜密合理的计划,心中都对虞松添了一分敬意。

    ————————

    扬州,寿春,镇南府。

    当毌丘俭收到司马师命自己坚壁清野,坚守新城的军令后,心中也松了口气。

    此番诸葛恪力排众议,倾尽吴国之兵二十余万,士气极盛,而扬州诸路大军和大小将领经过上次大败后,士气任未恢复,倘若贸然与吴军正面野战,无论是人数、士气,还是地利,全都没有足够的优势。

    为今之计,扬州诸军确实只有坚守城池,才有足够的胜算。

    毌丘俭对麾下众将安排好防务部署后,独自一人来到了寿春城西。

    他遥遥望着极远处自己看不见的帝都洛阳,心中没来由的泛起了一丝难以抑制的惆怅。

    ————————

    雍州,南安郡地界。

    与虞松预料的一样,独掌蜀汉大权的录尚书事、卫将军姜维,果然率领着麾下数万蜀军,自石营而出,经过董亭,来到了南安地界。

    蜀军一到,姜维就将南安、狄道两地围了个水泄不通。紧接着,姜维就猛攻起了南安、狄道城池。

    令姜维没想到的是,自己秘密行军,突然到此,但南安郡和狄道两地的守将并没有一丝一毫的惊慌失措,反而很明显早就有所准备!

    就在姜维思索进一步的退敌之计时,麾下斥候忽然来报:

    “卫将军,前方哨探,魏将郭淮和陈泰率领大军,正一齐朝着南安地界进发而来!”

    姜维听了这话后,心中顿时大惊,他那宛若刀削一般硬朗的脸庞上闪过了一丝难以置信的表情。

    自己秘密行军,这才刚刚赶到南安,可南安守军就已经提前有所准备。

    这也就罢了,按理说本该数日后才能得知自己进军消息的郭淮和陈泰,此刻居然已经开始朝着南安行军了!

    自己所带粮草不多,本就打算打一场突袭战,效仿当年诸葛孔明的计策,以出其不意的手段火速攻占南安,再夺取敌粮以继三军之用,可如今魏军早有准备,自己的突袭很明显已经失败了!

    姜维脑力活泛,心中惊诧的同时,顿时想明白了此事根由。

    “看来魏军中确实有不少能人啊!下令,全军上下在空营中燃起烟火,趁着今夜夜色,火速撤退,即刻南下!”

    ————————

    昌陵侯府。

    夏侯玄自那日与李丰、许允会面后,比平日里更加小心谨慎了起来。由于他不打算再出洛阳城,因此便让替身十二郎秘密的散去了民间,以免泄露之前私自出行的事。

    此刻,夏侯玄正聚精会神的看着邸报上传抄的东吴泄露秘闻。

    【注一:以下文章,笔者为求通顺将诸葛恪原文删改增补过半。】

    这秘闻上所写,正是东吴丞相、阳都侯诸葛恪力排众议,打算说服阻拦他出兵北上众臣的文章:

    “岁月蹉跎,若不趁此时三军士气极盛之时及时用兵,端坐吴越使虎士空老,十数年后,恐吴越名将猛士折损过半,且士气又惰矣。

    若贼众日倍,而我兵损半,虽复使伊尹、管仲图之,恐怕亦难取胜。今有不达远虑之众人,必以恪此言为迂。

    夫祸难未至而豫先忧虑,此固众人之所迂也。及于难至,然后顿颡,虽有智者,又不能图。此乃古今所病,非独一时。

    昔吴王以伍子胥为迂,故大难至而不可救。刘景升不能虑十年之后,故无良法治其子孙。

    今恪无具臣之才,而受大吴萧何、霍光之任,智与众同、思不经远,若不及今日尚未老朽之际为国拓境,俯仰之间年华空老,而仇敌更强。届时恪即便欲刎颈谢责,于国事宁有补邪?

    今闻众人或以百姓尚贫,欲务闲息,此不右其虑其大危而思其小勤者也。昔汉祖幸已自有三秦之地,何不闭关守险以自娱乐,空出攻楚,身被创痍,介胄生虮虱,将士厌困苦,岂甘锋刃而忘安宁哉?虑于长久不得两存者耳!

    每览荆邯说公孙述以进取之图,近风家叔父表陈与贼争竞之计,未尝不喟然叹息也。夙夜反侧,所虑如此,故聊疏愚言,以达二三君子之末。

    若一朝身陨殁志、谋画不立,贵令来世知我所忧,可思于后也。”

    夏侯玄看完诸葛恪那洋洋万言的奏表后,不禁摇了摇头。

    诸葛恪虽有冲天之志,然而此番大魏诸将知耻后勇,早有谨慎应对之心、吴兵一朝大胜,有战后修养之意,此消彼长之下,两军的战力、凝聚力,已经有了高下之分。

    “诸葛恪一意孤行,恐怕此番要折戟淮南了……”

    ————————

    淮南,新城之南,魏国南部边境。

    诸葛恪没想到,已经出军陈兵淮南的自己,竟还会在战场上听到反对的声音。

    丞相行辕中,一名模样清秀的文士此刻正对诸葛恪慷慨激昂的说着什么,这人正是吴国中散大夫蒋延。

    可蒋延话还没有说完,诸葛恪便一掌拍在了几案之上。

    蒋延见诸葛恪发怒,顿时不敢接着说下去了。诸葛恪沉默了半晌之后,这才再次下达了将令:

    “去传众将大帐集会,本相有话要说!”

    不多时,吴军众将系数来到了诸葛恪的大帐。诸葛恪用他那看似宽和实则暗藏锋锐的目光扫视了一周后,这才开口道:

    “本相知道,此次出军,诸位心中都有疑虑。可自古以来,天无二日,土无二王,我大吴既有王天下之志,如果不以兼并天下为要务,又何以王天下?”

    诸葛恪此话一出,众将心中不禁嘀咕了起来。东吴地势,宜守而不宜主动出击。

    当年大帝孙权数次北上,每次都大败而回,如今诸葛恪虽在东兴赢了一场防守战,但又怎能确保一定获胜呢。

    诸葛恪注意到了众将的表情,继续劝喻道:

    “昔战国之时,诸侯自恃兵强地广,互有救援,谓此足以传世,人莫能危。结果却使秦国渐得自大,遂被秦兼并之。

    近者刘景升在荆州,有众十万,财谷如山。不趁着曹操势力尚微,与之力竞,反而坐观其强大,待曹操吞灭诸袁,北方都定之后,率三十万众来向荆州,当时虽有智者,不能复为画计,于是景升儿子,交臂请降,遂为囚虏。

    凡敌国欲相吞,即是仇雠相除,不死不休的势头,不早图之,祸不在己,则在后人,不可不为远虑也。

    昔伍子胥曰:‘越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夫差自恃强大,不听此言,是以诛子胥而无备越之心,至于临败悔之,岂有及乎?

    越小于吴,尚为吴祸,何况其强大如魏者?昔秦只有关西,尚以此并吞六国,今贼皆得秦、赵、韩、魏、燕齐九州之地,地悉戎马之乡,士林之薮。

    今以魏比古之秦,土地数倍;以吴与蜀比古之六国,不能半之。现如今曹操留下的精兵强将老死大半,而其后生之秀未悉长大,正是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