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分家
第五章·分家 (第3/3页)
深思源,品德俱佳。
子孙众多,吾实不孝。
漂泊他乡,海客天涯。
五内俱焚,恨乏双翼。
红尘俗事,纠缠不了。
心生挂愧,速难归根。
唯面南跪,匍匐叩拜。
以表寸礼,稍慰余心。
吊之以哀,生死永诀。
西方极乐,唯望安稳。
呜呼哀哉!悲兮痛兮!
荒草無涯萧瑟天,
西冥大道多神仙。
正气长存天地间,
善行好事美名传。
伏惟尚飨。
我们家里十几口人,吃饭的人多,种的地自然也多,母亲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在我一岁的时候,小姑还没有出嫁,母亲去下地干活的时候,小姑还可以照看我。到我两岁的时候,父亲分家了,二叔三叔他们也都成了家,那个老院子里面的几间老土坯房已经挤不下这么多人了。
我们家分了两袋子玉米面粉,几根白杨木椽条,一棵还在野外生长的大柳树,还有十几亩薄田。当时庄子下面的小沟里面长着四棵大柳树,那是祖父年轻的时候栽种的,已经长了二十多年,做椽子绰绰有余,但是当柱子还有点单薄。我们家分了一棵,二叔分了一棵,剩下的两棵留给三叔了。祖父说等他百年以后,柳树长大了给他做棺木用。那时候,很多老人的棺材都是叫村里的木匠来家里现做,大多数材料都是柳木,因为柳树比较普遍,村里面种的最多的就是柳树,容易存活又长得快。一个十几口的大家庭就这样简简单单的分了。那棵大柳树祖父到最后也没有用上,祖父的棺木是上好的松木打造的。那几棵大柳树现在还在那个小沟里迎风招展。
农村就是这样,弟兄多了成家以后都要分家,就像雏鸟长大了都要离巢一样。老人一般都会留在最小的儿子跟前,我的祖父母也一样,在我三叔跟前,他们还是住在老院子。过了几年,三叔他们也搬到我们家庄子旁边了,以前那个老院子在村子北面最低处的悬崖边上,光线阴暗,道路也很窄小。新庄挪在了我们村南头最高处,一下子亮堂了许多,可以登高远眺,一览众山小。
在父亲分家三年以后,曾祖母去世了。曾祖母八十四岁的高龄在那个年代绝对能算老寿星,就是放到现在也是高龄老人。她是在曾祖父去世二十年以后离开人世的,我当时已经五岁,还给她戴了孝。那年,我们家里特别不顺,先是我感冒了高烧不退,这种情况持续了很长时间。后来母亲因为土地纠纷和我们族里的一个堂叔吵架,甚至还大打出手,女人和男人打架本来就处于弱势,母亲自然不敌。
这次打架事件过去不久,一个下大雨的黑夜,我们家麦场里的大草垛无缘无故起火了,火势冲天,高过院墙家里人才发现。幸亏邻居们及时帮忙,加上下雨天火势蔓延的不是很快,最后才把火扑灭,但还是损失惨重,大半个草垛都被烧成灰烬了。
祖父是长子,曾祖母的一切后事都是他主持操办,当然所有的花销是和二祖父三祖父他们一起平摊的。祖父兄弟三人分家的时候,曾祖母分给了三祖父,她是跟着三祖父一起生活的,去世的时候也在三祖父家。在曾祖母去世之前,她一直都不知道她的大女儿早在四年前已经病逝。可怜的曾祖母至死都还惦记着她的女儿,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天下最痛苦的事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姑祖母病逝的时候年仅五十七岁,那个时候我刚满一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