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叙述性诡计

    第十一章 叙述性诡计 (第3/3页)

    防人之心确实不可无,但也没必要把谁都想得要害自己。而且,这样说不定能符合“人设”,少被怀疑一点。

    有时候表现得不正常反而是正常的,虽然听起来很矛盾,但在某些场合中确实如此。

    “工藤,还记得昨天我和你说过的那个假设吗?假设世界上有超能力。”关斗南斟酌着措辞,倒不是怕暴露什么,而是斟酌着怎么能让工藤新一相信自己的话,“现在假设有这样一种能力,它的表现是……提示是……”

    用类似于架空背景下推理游戏设定一样的话语说完自己的问题之后,关斗南看着工藤新一一脸无奈的表情。

    “关学长你又想出一个来啊……”

    “反正是玩嘛,而且你不觉得这种能力很有意思吗?说不定我还能去少年jump投个稿,画个吸血鬼和超能力者家族世代战斗的漫画什么的。”

    “好吧,就当帮你想漫画的脚本……”工藤新一似乎已经把关斗南当作一个看漫画上头的大龄中二,勉强找到了一个理由来说服自己,“如果是我的话,会把这种能力叫做‘逆·叙述性诡计’。”

    “逆·叙述性诡计?”

    “嗯,这是一个推理小说界常用的术语,你们不熟悉的话,那我就举个差不多的例子。你们听说过‘蒙太奇’吗?”

    “蒙太奇?”

    “所谓的‘蒙太奇’是一个法语词Montage,原本是建筑学的术语,表示构成、装配之类。不过现在一般是用在电影电视领域,意思是说,当不同的镜头拼接在一起时,往往会产生单个镜头所不能表现出的意思。”工藤新一解释道,“比如说,先拍摄一个某人A举起刀子的镜头,再接上一个另一个人B倒地的镜头,一般人就会理解成是A杀死了B。但事实是不是这样呢?恐怕并不好说,说不定开枪的并不是A。”

    “在推理小说里也有类似的用法,一般称之为‘叙述性诡计’,是指作者利用一些文字技巧,主观地进行叙述,把某些事实刻意对读者隐瞒起来。说白了,是利用人先入为主的线性思维,让读者相信某件事请或者某件状况,然而事实却与之相反,以此营造出让读者大吃一惊的感觉。”

    “以我个人的体验来看,推理小说作者最喜欢用的就是人称、视角、时间、空间的任意转换。要说这种叙述手法的代表作,果然还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罗杰疑案》,又是开山作又是代表作,此外还有……啊,抱歉,扯远了。”

    工藤新一对于推理小说,或者说对于推理这件事本身的热情已经到达了狂热的程度,让他和推理结婚都可以,因此一讲起来就滔滔不绝,关斗南和毛利兰连插话的机会都没有。

    “‘嫌疑人A进入了案发现场,被害人B死在了那里,今天内没有其他人进入过案发现场’,听到这样的描述,人们下意识地就会认为是A杀死了B,很可惜,A其实有着时间上的不在场证明,这是一场叙述诡计。”

    “但是,在你的假设里,存在超能力。那么A完全可以利用这种逆诡计,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如果真的有超能力,他的超能力就是在时间意义上能够做到不可能的可能,让自己做出的动作延后产生结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