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二章 三阶段

    第三一二章 三阶段 (第3/3页)

九八一年‘书协’才正式成立。

    为什么书协成立得这么晚?其实前文说过,这和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系。

    启功先生曾说过:称我为书法家不如称我为诗人或文人,从古至今没有人自称书法家的,书法只是文人众多技能中的一种。

    这段话很具有代表性。因为自有文字以来,没有一个书法家是仅仅靠写字生存的,王羲之、米芾、苏轼这些大家都是士大夫文人,不是单单只写写字而已。

    书家不是画家,即使后来有人靠卖字为生,那他一定有个另外的正经职业,而且必定是文化圈中人。

    吴玉如先生说得更直白;书法是文人之中的凋虫小技,不值得炫耀。

    也许受到种花‘文人情结’的影响吧,我们和RB在对书法的重视程度上是不一样的。这一点本就因为价值观不同,无需讳言。

    不说RB书院何时成立,种花十五亿人,有几个练书法的?千分之二三有吗?说点商业小轶闻吧。曾有一度,种花宣纸的国内销售量不及出口RB的五分之一,很能说明问题了。

    日本的书法是由遣唐使带回去的,在汉字书法上一直讲求师法晋唐。一开始两家书风很接近,你看日本‘三笔’的很多字,要是不说还以为他们是汉人写的呢。

    但也许因为没有篆隶基础吧,走着走着他们和我们的路子就不太一样了。他们把自己的书法风格称为‘和样’,而把我们的称为‘唐样’。

    就拿草书为例。到了近现代,RB的草书逐渐成了一种‘线条艺术’。说实话,有些欣赏不来。

    你说它不是汉字书法吧?它确实是,细琢磨也挺有味道。但感觉总有些古怪,看着不是那么个意思。

    从五六十年代开始,RB书法界提出了一种论调:中国书法不行了,现代的书法在RB。

    为此,七二年时《人日》进行过一次选拔,选出几位当代书法大家作品作为回应。也作为RB书院访华前的预热。

    前文提到过的林散之先生,就是在这次选拔中脱颖而出。他的作品被登载在《人日》头版头条位置,而郭沫若的作品在二版。

    报纸如愿到了RB,林先生也获得了‘当代草圣’的称号。这不是我们自吹自擂,是RB书法界首先这么叫开得。

    正因为有了类似的一系列事件,七九年刚刚拨乱反正不久,建立书协就立刻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而且迅速获得通过。经过一年多筹备,八一年,书协正式成立了。

    如果拉远了看,这件事是十分具有历史意义的。几千年以来,种花书法脱离了‘文人末技’的身份,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独立地位,而‘书法家’也成为了一门独立‘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