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六章 报告

    第三六六章 报告 (第2/3页)

刚想给建国和李立新送午饭去,大勇过来了。

    “师父,跟您商量件事。我家原来那套房给乌大爷家行吗?”

    “你妈说得?”

    “也不是。是我自己个想得,我妈让我过来问您。”

    杜守义颇感欣慰,点点头道:“你是一家之主,觉得对就去做吧。”

    临末了他还是忍不住加上一句:“不错。是我徒弟。”

    乌家四个大小伙子。因为会打猎,粮食肉类倒是不缺,但老少三代人挤在一块,住得不比大勇家舒服多少。

    大勇的旧房空出来了,不过这是李家产业,杜守义不便多话。他等着看大勇怎么处置。

    没想到,大勇新房手续还没办完,就想到了一直接济照顾他们的乌家。这徒弟真是越来越对脾气了。

    大勇过来还有件事。小楼底楼很宽敞,后面还带着个晾晒的小天井,大勇想把木工活移到那儿去。

    不过这一条被杜守义坚决给否了。

    金贝勒小院里有‘空气调节仪’保护着,刨啊锯啊的声音传不出去,街坊四邻完全不知道你在里面干什么。

    要是换个地方就不行了。让新邻居知道你天天在家干私活,那像什么话?

    给大勇换个环境就是想让他一家安全些的,别没事再找点事。

    大勇既然来了,杜守义索性把他带到了李根新那儿。让他和建国老李一起好好打顿牙祭。

    那三个人在一块儿胡吃海塞,不亦乐乎的时候。杜守义来到王桂花屋子里,在老李遗像前静静地坐了坐。大半年了,有时候还是会想他...

    过完礼拜天。周一的时候,关于杜守义晋级的批复文件下发到了厂里。他正式成为轧钢厂的第四名七级工。

    同是七八级,依照地区不同工资是有区别的。一开始的原则是越繁华地区越低,而相对落后地区比较高。政策上是有倾斜的。

    不过到了八十年代初,因为各地生活水平不同,这种情况又倒了个个儿。这就按下不表了。

    各工种之间也有些差别。从全国范围来讲,同是七级工,工资从六十多到一百零五,差别巨大。

    杜守义是偏向电子的电工,比较占便宜。虽然工龄短,但他的工资被调整为七十五块,再加上小组长补贴后,是七十七。总算比小北高上一截了。

    同一天,他如约去红星小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