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六章 《洛神赋》

    第三八六章 《洛神赋》 (第3/3页)

再加上人本身长得也漂亮。估计三大爷两口子现在巴不得这好事能成,说不定还在背后暗暗给闫解放两鞭子...

    他想了一半,忽然发现小北停住了话头。

    “抱歉,想到点事,脑子开小差了。”

    “想什么呢?这么入迷?”

    跑媒拉纤,暗中算计的事当然不能说。

    杜守义叹了口气,把另一件心事说了出来,

    “想着还要买房。孩子们渐渐都大了,等再过两年,棒梗和奶奶妹妹挤在一块儿住就不合适了。

    二老太太那儿住得也挤,大妞都快成大姑娘了。

    京茹那房原来是给棒梗留着的,现在...”

    “是找不到好房了?”

    杜守义苦笑一声,“房要找还是有的。户口不够用了...”

    ...

    杜守义一直逼着自己胡思乱想,忍住不去想《洛神赋》的事。

    但到了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忍不住了,拿出了纸和笔墨...

    晚上一两点,他终于确认了一个事实:他不是膨胀,要论《洛神赋》,他确实比空间中这幅写得更好。

    换个说法,他现在水平已经超过了早年的王羲之。因为这幅《洛神赋》虽是真迹,却是王羲之早年作品,和他日后堪称‘神迹’的笔法还有一点距离。

    有故事说卫夫人见到王羲之十二岁写的字后堕泪道:“此子必蔽吾名。”。

    弄得跟王羲之那时已经能虎躯一震,让别人倒头就拜似的。

    跟许多名人的童年事迹一样,估计这满满网文风格的故事也是后人瞎编杜撰的。这套路我们太眼熟了...

    王羲之并非生来书圣。在早年,他的字并不被看好,甚至被认为‘很一般’。

    后人说他二十七岁闻名天下,那是因为他做了宰相女婿,不是因为书法、才干或者文名。

    历史记载中的王羲之直到四十来岁的时候,他的书法才渐渐崭露头角。在四十五岁以后进入了巅峰状态,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王羲之。

    换个角度想想,在那个朝代,真要年少成名,也不会拖到二十四岁还没娶媳妇不是?

    宰相郗鉴挑女婿时,也不会只看中他的大白肚子,而不知道他是谁了。

    所谓‘坦腹东床’换成正常理解就是:累了,放弃了,没指望了。反正也选不上,爱谁谁吧...

    这是一幅大龄单身狗,躺倒青年的白描。

    说些题外话吧。相隔千年我们看王羲之处处是好:出身好、字好、老婆娶得好,宰相千金,标准白富美,少奋斗二十年、儿子生得好,亚圣王献之...

    不过距离产生美。要是抵近那个时代细察,你会看到另一个形象的王羲之。怎么说呢?黑点不少。说严重点,父子二人的性格都有点‘不讨喜’。

    ‘...逸少才既不足以高物,而长其狠傲。...’翻译过来就是:王逸少这人本事不大,脾气不小。这都是正书上有记载的。

    他和王述同龄同宗,两人之间的‘恩怨情仇’在《世说新语》中有比较详实的记载。王羲之简直频频被‘打脸’,隔着千年你都能感觉得到他心中的郁闷...

    客观讲,王羲之一开始有些小人得志,刻意针对了。日后等王述平步青云扶摇直上时,他更是嫉妒到质壁分离...

    题外话扯得太远,以后有机会再慢慢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