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朕有一计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四章 朕有一计 (第1/3页)

    朱祁镇已是大概明白了现在的处境,土木堡一败已是在所难免了。

    他现在能做的,就是尽量减少损失。

    败可以,但是不能溃。

    败,只是输了,但只要不伤筋动骨,实力犹存,尚有可为。

    可一旦要是溃了,那就是全面崩盘,三代人的心血,毁于一旦。

    到那个时候,他朱祁镇就真是天下的罪人,罪无可恕。

    朱祁镇扶额,原主可真是作死的道路上一往无前。

    这位爷脑子一热,根本不顾客观条件,一拍大腿,我要学先祖,来一次御驾亲征。

    英国公张辅在筹谋亲征的时候,就强烈反对,给出了「秋暑未退,旱气未回,青草不丰,水泉犹塞,兵凶战危」的具体理由,告诉朱祁镇,此战凶多吉少。

    户部尚书王佐更是直呼,绝对不能去!

    大战在即,可朝廷猝不及防,毫无准备,匆忙备战,粮草只准备了一个月左右,士卒随身携带三天口粮。

    饭都不够吃,饿都饿死了,你怎么去打仗,哪来的力气打仗?

    可这位,他不管,饿死谁都饿不到他的头上。

    户部无奈之下,寻了个便宜之法,调配顺天府、山西布政司、保定等两省七府的夏粮至大同宣府交付。

    一出关,一切都像张辅和王佐预料的那样,老天爷不给面子,粮食不足,大军行至阳和,没打就显疲态。

    朝廷政令尽出王振之手,军令一日三改,军心涣散到了极致。

    兵部尚书邝埜,以六十四岁高龄,跪在朱祁镇的大帐外,整整一夜,劝说朱祁镇退兵。

    但朱祁镇似乎非要过硬不成,非得继续亲征。

    等后来朱祁镇觉得不能打了,准备跑回京师的时候,大朝臣们一致同意,并且规划好了路线和行军路线。

    几个以英国公张辅为首的将领,以王佐、邝埜为首的文官,甚至提出了皇上先走,他们断后的决定。

    当时也先再次南下大同,兵情凶险,朝臣们准备先把皇帝送走,但是朱祁镇执意要大军随行。

    等到了土木堡,这厮居然犯了军事冒险主义,想要毕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