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孰轻孰重

    第六章 孰轻孰重 (第2/3页)

   试想一下,陛下哪怕回去了,永乐以来的大好局势毁于一旦,多年积累化为乌有。

    这天子的威严,何在?

    这人心,怎么安稳?

    朱祁镇似乎是早有打算一般:“诸公不必劝朕,朕下罪己诏,立皇长子为太子,如若朕殉国,郕王监国辅政,社稷宗庙,孤儿寡母,尽托付郕王。”

    罪己诏,立太子,郕王监国……

    短短几句话,内容却是一件比一件惊骇。

    “陛下三思啊”。

    所有人不住的磕头,在他们眼里,陛下,这是在交代后事啊。

    张辅已经明白了这位年轻天子的意图。

    没错,朱祁镇在赌,一场豪赌。

    历史上的朱祁镇已经昏招出尽,向他展示了最坏的结果。

    无非就是被瓦剌抓住,瓦剌一年游,南宫八年体验卡。

    知道最坏结果的朱祁镇反倒是没了顾虑,无论自己怎么做,结果只会好,不会坏。

    他的试错成本很低,都在预料之内。

    同时这场豪赌,朱祁镇希望带来许多收益。

    最直观的,就是这十万人马免于覆灭,据瓦剌于长城之外。

    只要瓦剌不入关,就没有北京保卫战,没有北京保卫战,自己那便宜弟弟就容易对付的多。

    哪怕瓦剌再次兵临城下,十万主力犹在,局面,也大不一样。

    从长远来看,只要张辅这些老将活着回去,文官就拿不住军权,一家独大怕是不会那般容易出现。

    朱祁镇知道,文官真正一家独大的局面,就是在土木堡之变以后。

    再比如,罪己诏,立太子,令郕王监国辅政。

    如今的罪己诏,可要比崇祯皇帝像六下罪己诏值钱的多。

    这个时候的皇帝官员,要脸。

    我朱祁镇作为皇帝,我承认错了,这就是给天下最大的诚意。

    立太子和郕王辅政,这都是在为日后拿回权力埋下的暗线。

    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天子,拥有治理国家的能力,这是朱祁镇现在必须要学会,却是现在最欠缺的能力。

    所以他不着急回到京师,甚至不怕成为瓦剌人的俘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