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八十七章 家眷入京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一百八十七章 家眷入京 (第1/3页)

    只有拥有足够的银子,幕府才能招兵买马,重建强大的军队,震慑有不臣之心的大名,当然,也是替天皇陛下……

    保住皇家容颜,守护万千百姓。

    这位陈姓男子,据说是江南大商人的代表,好像……是个奴隶。

    高傲的他如今却要与商贾下人同船谋事,真是……

    耻辱。

    罢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陈管事对这倭人没个好印象,此人名叫足利小五郎,听人说,还是倭国那边一个算得上的人物。

    陈管事心里啐了一口,听听,听听,小五郎,这是人的名?听着还不如狗蛋舒服。

    蛮夷就是蛮夷,狗肉上不了台面的东西。

    双方都在笑脸的背后,心底都觉得晦气的很。

    “对了,足利先生,我家老爷要的东西……”

    陈管事再次询问一遍。

    “请放心,五百武士早已准备齐全。”

    “好,那就有劳足利先生了,我家老爷定会重重的酬谢。”

    陈管事乐出大牙,高兴的很。

    足利小五郎不明白此人为什么会如此高兴。

    要知道,这五百人一旦到了大明,用明人的话说,就是……倭寇。

    之前的倭寇,多是南边战败的大名武士浪人为了活命而流浪海外而成。

    但这些人多数一日三餐不继,面黄肌瘦,实际上与那些大明卫所军的战力相差无二,凭的是悍不畏死。

    而现在船舱了里的这一批,是幕府所辖的精兵,与那些浪人相比,以一敌十完全不在话下。

    小小的船队在黑夜中航行,在经验老道的水手指挥下,在一处隐蔽的私港靠岸。

    自京师第一条水泥路成了之后,立马成为了整个京师的焦点。

    不单是街头巷尾的百姓们津津乐道,就连一些官员……

    “说来也是奇怪,各司的大人们这些日子不知道为什么,也不知出了什么事情,全都像是约好了似的,都去城门转了一圈。”

    这话来自于金英口中,说的有声有色,活活像他亲眼所见了一般。

    当然,金英绝不只是打听了这些消息,东厂和锦衣卫密报,水泥的配方送往户部之后,当天夜里,至少就流出去了三份。

    只需轻轻一挖,矛头直指江南的地主富商。

    这些人的背后家族,都有几位正在朝中当值的官员。

    据查,品级不低,可谓是位高权重。

    “陛下,这些人,真是半无臣子之心,老奴这心里,都替陛下心疼。”

    金英是真的很心痛的,这个水泥就是个聚宝盆。

    若是内廷独揽的话,这每年能挣多少银子你说,自己……不是,陛下,陛下能为多少事情宽心。

    “你这老货“,朱祁镇笑骂道:“你看着朕让皇庄也开始造这些东西,以为朕想拿着这东西挣钱?

    你可知道,日后天底下有多少地方需要这水泥。

    今日书修路建堡,他日有可能我大明百姓就用这水泥建房。

    怎么,我大明数千万百姓,就指望着你这内廷产的水泥,这得等到猴年马月去。

    朕将这配方交给户部,朕难道不知道这些事?

    只要能尽快扩大产量,这钱,让给他们挣,朕认了。”

    产量第一,其余的,全部都得往后站。

    能组织起这般人手的,民间之中,只有江南。

    当然,朱祁镇也并不给他人做嫁衣,私下还是让内廷生产水泥。

    有钱不挣,这不是傻子不是。

    “出海的船队,准备好了吗?”

    金英要是没记错的话,这是陛下第五次询问了。

    “回陛下,各船,人手都已经准备妥当,在天津卫,共有各色船只三十余艘停泊,船上马匹三百,士卒二千,最后一次下西洋的水手等人也都尽可能的寻到。

    船队所带粮草,淡水足够维持一月,当年三宝太监下西洋之后留存的资料也都尽量收集齐全,尽可能的一一比对,验明真伪。”

    听完金英的回报,朱祁镇深叹口气,还是觉得心中没底。

    只要细细一想,哪里便都是窟窿。

    比如留下的资料,地图上一个小点或许就是个岛,万一错过了这个岛,无法及时补给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