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八十九章 谁给他们的勇气

    一百八十九章 谁给他们的勇气 (第2/3页)

余洪还玩起一手的道德绑架,愿伯爷为江南百万军民三思,救民于水火之中。

    余洪背后的人在江南有多大的能量,陈豫是知道的。

    朝廷半数官员出自江南,每年科举一甲二甲的进士们里十之六七也都是江南人士。

    这些人在江南各地也都是首屈一指的大族,各种攀附关系,结成姻亲,根深蒂固之下,无论是在朝在野,都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

    能够得到这样一股力量相助,或许自己这个伯爵再上一层……不是不可能。

    正所谓高风险高收益,利益丰厚的背后也是巨大的风险。

    若是自家真的调兵,京师的陛下会怎么想……

    听北边的信,皇帝已经狠狠整顿了一次五军都督府,对京营下了狠手。

    也就是南京京营天高皇帝远,一时还顾不上插手。

    陈豫一时间拿捏不准,只能是搪塞几句。

    可论谁都没有想到,接下来的事情出乎了所有人都预料。

    这一支倭寇长驱直入,从浙江登陆之后,一路杀到安徽,如今,居然掉头直往南京扑去。

    南京,大明的留都。

    足利小五郎将自己疯狂的想法开始操作起来。

    是谁给他的勇气?

    是明军。

    倭寇字击溃瑞安千户所之后,信心大增,他们就展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在上虞杀死一名御史,随后从杭州附近逃窜到淳安。

    倭寇在从杭州到淳安县的过程中,与数支数倍于己的明军交手,无一败绩。

    不过接连交战之下,总归也是损失了一百多人。

    可是仅剩三百余人的倭寇,士气似乎并未受到影响。

    反而是明朝方面,被倭寇吓得够呛。因为浙兵防守松懈,倭寇大摇大摆地离开了浙江,来到徽州府。而徽州府的五百多名守军,见到这支倭寇,竟然“悉奔溃”,望风而逃。

    五百多人打不赢倭寇,那人数翻倍呢?

    旌德县千余官兵抵御倭寇,南陵县七百多人防守,全都没挡住,两座县城接连失陷,倭寇却反客为主,在这两座县城里大肆劫掠,焚毁了不少房屋,足利小五郎带着他们,途经太平县,最终到达南京城郊的江宁。。

    消息传来,南京震动,整个南直隶都疯了。

    大明立国至今七十载,从未有谁能兵临南京城下。

    更何况,还是一支倭寇。

    传出去,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南京城墙,分为内城、外郭两圈。江宁虽在南京外郭城墙的范围之外,但离城门也不算远。眼见倭寇逼近,陈豫慌了手脚,与六部侍郎以上官员,魏国公等勋臣紧急碰面。

    碰面之后,几人一番商议,最后决定,京营指挥朱襄、蒋升两人带领兵马,在城外的樱桃园阻击倭寇。

    但谁都没有想到,这又是一次大败。

    时值初夏,天气愈发炎热,明军原本打算以逸待劳,可是等了半天,倭寇不来,明军不耐暑热,竟然纷纷脱下铠甲,躲在树荫下饮酒乘凉。

    就在明军防备松懈之时,倭寇突然冲出,打了明军一个措手不及,明军逃跑之际,反而摔进自己先前挖好的沟渠里,动弹不得,只能够坐以待毙,死伤无数。

    这帮倭寇手拿武士刀追杀明军,“持刃大呼而前,其便旋如风”,刀法精湛,又狠又快。

    指挥蒋升骑着马为倭寇所伤,其他明军自然更加抵挡不住。

    此一役,明军战死了三百多人,连朱襄本人都被倭寇所杀,蒋升身负重伤,从马上摔了下来,侥幸捡回一条命。

    蒋升带着溃兵逃回南京,举城骇然。

    这场败仗将恐惧的气氛推到了顶点,一下子让全南京人心惶惶,南京城内的官员们迅速下令,紧闭城门,全城戒严,分工防守十三座主要城门,并让老百姓在城墙上轮流值守,严防倭寇攻城。

    余洪甚至于私下里给了孝陵卫去了信,希望孝陵卫能够予以支援。

    陈豫甚至亲自披甲登上城墙,用以激励士气。

    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一般情况下,攻城方只有在人数有明显优势时,才敢于大张旗鼓地攻城。

    两日之后,一支倭寇大摇大摆的出现在了城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