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 海外研究员

    第二百九十七章 海外研究员 (第2/3页)

    陈伟东笑了笑,解释道:“硅谷到处是经济奇迹和一夜致富的人,你们不要小看这些小房子,有很多世界知名的大企业,都是从这种小房子的车库中诞生的,例如:惠普、苹果、谷歌等等....”

    硅谷之所以闻名天下,不是因为它多么能赚钱,而是因为他的“颠覆性创新”能力。

    普通的创新是在同一条赛道上,向前跨一步,而硅谷的创新能力,则是开辟出一条新的赛道,并且吸引更多的用户和企业加入其中,逐渐成为主流赛道,而旧赛道则逐步荒废。

    比如1981年索尼推出数码相机,并最终代替胶卷相机,成为了市场主流,这就是一种颠覆性创新。

    而涉及各行各业,能够让人类科技树的生长方向发生偏移的创新,就被称之为“科技革命”。

    很显然,这种创新要比普通创新难的多。

    而且,很多时候是可遇不可求的,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但硅谷的本事,就在于把偶然,变成一种大概率事件。

    从以太网、图形用户界面,再到个人电脑,互联网.....等等,硅谷持续性的诞生了“颠覆性创新”。

    不断孵化出了能够开辟新赛道,引领时代的企业。

    这才是硅谷最厉害的地方。

    陈伟东一边说着硅谷的核心理念,一边向不远处的木质独立屋走去,几人三五成群,又是亚洲人的面孔。

    吸引了不少路人的频频侧目。

    就在这时,他们身后响起了一道陌生的声音。

    “你们也是华夏人吗?”

    “咦?”

    “你是....”

    陈伟东转身,看见不远处有一位年纪约莫五十岁,穿着白衬衫,戴着黑色方框眼镜,文质彬彬的中年男人,正神情激动的盯着他们几人上下扫视。

    “你们是来硅谷找工作的吗?”中年人小跑几步,走近到众人面前。

    “哈哈,这位老哥,我们确实来自华夏,不过我们是来这里参观的,可不是找工作啊。”

    陈杰咧嘴一笑,率先向他解释道。

    “原来如此!我看你们几个也不像是搞学术的。”

    中年人用手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微微一笑,有意无意的看了一眼他们身后的李云几人。

    一番交谈后。

    众人才知道,眼前这个中年人叫做马建成。

    在八十年代初期。

    国内经济转向,很多人认为世界大战打不起来,没必要在锅方建设上花费钱财,应该要集中财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所以,非常多的科研项目、民用工业,等等一些烧钱的项目,都进行了大量精简。

    相应的,无数科研人员裁撤的裁撤,调岗的调岗。

    马建成跟他们说,80-84那几年,华夏果断选择了大型机计划,即:863工程的1代长城(曙光最早前身)。

    而岛国,此时无论技术,市场,都基本与美利坚同步。

    但是,一贯自大的岛国人,感觉自己在大型机方面完全可以崛起于亚洲,因此,不切实际的盲目开始大型机算机的研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