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第四百二十一章 围城离职潮

    第四百二十一章 围城离职潮 (第3/3页)

 时间进入到四月。

    天气也逐渐热了起来。

    各个地区的春季校园招聘,也开始陆续结束。

    这一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了惊人的495万人。

    不过这个时期的大学生,都是天之骄子,是千万考生中遴选出来的英才,也是国家未来建设中的栋梁。

    进入二十一世纪,改开的后劲开始爆发。

    民营经济的活力,令人瞠目结舌,优质的岗位、行业机会层出不穷,完全能够消化几百万的毕业生。

    这个阶段。

    别说几百万的应届生数量了,就连整个经济市场,都像是一张填不饱的大口。

    只要做生意,什么东西都好卖,什么东西都能卖光。

    外贸、内需,持续的高增长。

    下海经商、纵横职场,闯出一番事业,成为当下许多年轻人的人生规划。

    而对考公、进体制,这些铁饭碗的工作,则是兴致缺缺。

    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在这个经济形势一片大好的环境下,只有没能力的人,才会选择职业生涯一眼就望到头的“体制”。

    但凡有点能力的人,都应该出去闯一闯,而不是拿一辈子的死工资。

    不得不说,在这个年代,这种说法还是很有市场的。

    许多人深以为然。

    就连那些已经进入“围城”的人,也有不少,在父母妻儿的埋怨下,咬牙辞职,投身商海之中,试图捞到第一桶金,成为这个时代的弄潮儿。

    改开这些年,人们的职业偏好,也在潮起潮落地改变着,很难说这些年轻人的选择对不对。

    不过,也不是谁的性格都适合经商的。

    除开教育、医疗等社会福利有兜底保障的职业。

    论起社会地位,科研工作者,应该是当下最具性价比的职业了。

    然而,国内的研究机构,大多人际关系复杂,且待遇偏低,导致大学生们,投身科研的热情不高,就算有人,想要在某个领域深造,也多半会选择出国。

    无穷大公司成立以来,大幅度拉高了科研人员的待遇,直接对标欧美。

    学术委员会的存在,更是让那些“学阀”、“学霸”没有了滋生的土壤。

    公司的六大实验室,早已是华夏最大的民间研究机构,各种正在进行中的科研项目,达到了惊人的一千两百多个。

    上到航天,下到农业,行业覆盖之广,难以述说。

    光是“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就已经达到了一百二十六人。

    至于其他大大小小的专利、技术成果,更是不胜枚举。

    公司高层考虑到未来的发展,从这一年开始,停止了对应届生的招聘,并同时给予了六大实验室,向社会自主招收人才的权限。

    不过,最终的人员名单,仍然要经过学术委员会的审核,还有一系列的背景调查,才能成为正式研究员。

    总体来说,都是比较严格的。

    已经不下于“政审”。

    但尽管这样,还是止不住有些人,想要钻这个空子。

    这一天,一名身穿灰色西装的中年人,步履匆匆走在无穷大公司园区的道路上,而他的身后,则紧紧跟着一名戴黑框眼镜,身材有些发福,白白胖胖,看起来有些像领导干部的人,手里拿着几份档案,边走边说道:

    “祁部长,我们学校的这个学生,是真的有心报效国家,想为我国的科研事业贡献一份力量,你们怎么能不收啊”

    他的语气非常诚恳,不知情的人听了,恐怕真的要为之动容。

    这时,被称为祁部长的中年人,也终于停了脚步,深吸一口气,尽量用心平气和的语气说道:

    “钱主任,我说了,这个学生的资料我已经看过了,不太符合我们公司的用人标准,实验室那边,就更不可能了,要不,你让他到隔壁公司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