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四章 西南试验场
第四百九十四章 西南试验场 (第3/3页)
起落的支撑架、滑行轮胎就必须特别制作。
并且在机腹部位,也做了专门的强化设计。
这种飞行器,根本没有办法在常规的跑道上起降,只能在特制的超高标号跑道上,起飞和降落。
光是铺设的跑道,就达到了.米的厚度!
仅此一项,这个跑道的造价,就达到了三亿多人民币!
飞行器采用了地面遥控飞行和人工智能驾驶相结合的操作模式。
他们专门向空军借来了一架歼十进行改装,拆掉了武器系统,安装了遥控吊篮,由操作人员在后座,遥控飞行。
这也是没有办法。
空天飞机使用的复合发动机,起飞的时候用的是涡轮,到四马赫的时候,再用火箭发动机短时间加速,达到七马赫以上的速度,超燃冲压发动机才能启动。
而一旦启动,他的速度就能陡然提升到十几,甚至二三十马赫。
电波追踪将极为辛苦。
就是采用了歼十来高空遥控,也只能提前飞到高空,采用分段遥控的方式,来保证飞行器不会脱离控制。
至于升限倒不是问题,歼十的最高升限达到了十八公里的超高空。
空天飞机的正常起飞高度,也就是这个高度。
再向上,就只能采用火箭发动机助推,才能冲出空气稀薄的大气层。
之后向上数百公里,来到近地轨道悬浮,再通过轨道修正和机动,以增加其相对蓝星的速度,才能真正摆脱星球引力,进入外太空,宇宙空间。
光是随便讲讲,这其中涉及的技术就已经非常复杂了。
其实在非洲基地
,研究人员们,已经在模拟的环境中,测试过空天飞机的各项指标,并先后做出了数万项改进设计。
这是其他任何国家,或者科研组织,都无法比拟的一项优势。
在近乎真实的物理环境中,提前找到可能造成致命缺陷的设计漏洞,然后加以改进,或重新设计。
其它飞行器在研究过程中,需要经过数年、乃至十几年的反复飞行测试,才能掌握一些关键数据。
而在这个过程中,测试机因为设计缺陷,坠毁的情况屡见不鲜。
为了找到坠机原因,设计人员又不得不重新制作一款,同样缺陷的验证机,来查找事故发生的问题所在。
折腾来折腾去,一项研究断断续续,长时间在一些关键数据掌握上卡壳,毫不奇怪。
而当国外的研究人员,还在为高昂的实验成本,缓慢的研究进度,头疼不已的时候,非洲基地的研究人员们,却已经在虚拟环境中,得到了全部论证。
他们所花费的,不过是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一些电力消耗而已。
要不是因为人类的科学认识还远远不足,虚拟环境无法达到%的完善模拟,非洲基地根本就不需要进行实际测试,就能最后定型,生产样机。
哪怕是这样,同样是一款用于初期数据收集的测试机。
赵工他们制造出来的样机,除了只有全尺寸的十分之一以外,从内核到技术,以及极度趋于成熟,和最终定型的实机款式,已经没有多少区别。
这款飞行器,和真人驾驶的唯一区别,就在于它采用了智能遥控的方式。
在它的内部,有三枚光子处理器芯片,所搭建的智能辅助飞行系统。
控制中枢,搭载的则是一个微缩版的天道智能系统。
遥控人员只需要给予一个简单的指令,例如起飞、降落、盘旋、向上飞行等等,智能系统就会根据预设的程序,做出一定的自主反应。
根据当时机体的飞行状态、操控性能等,按照指令执行。
赵工他们进行的很小心,每个项目都经过了几十上百次的测试,才进行下一项。
无穷大公司在西南的这个大型铸造基地的员工家属们,发现这个往日安宁的山谷,变成了一个繁忙的飞机场一般。
每天都能听到超音速破空的声音,忽远忽近,轰隆隆的传遍天际。
在那几年,情报部门还截获了几个员工的小孩,偷拍飞行器照片,企图发到网络上的行为,当即给予了非常严厉的处置。
人们忍受着刺耳超音速音障带来的噪音,一直忍耐了两年多。
然后,他们有一天醒来,忽然发现,那个每天吵扰他们的声音,突然消失不见了。
谷地的工厂依旧在,跑道依旧笔直笔挺。
可是,那些每天像小孩一样,围着一个模型飞机笑啊跳啊的深蓝色制服们,却不见了。
就好像,他们从来没有来到过。
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