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党同伐异

    第一百五十八章 党同伐异 (第2/3页)

出伤害手足的事情,当人神共怒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包布同二话不说抽出短刀,也将自己的血滴入其中。就这般一个接一个,所有人都饮下了这盏洒,算是立了誓。

    包元乾是一个穿越者,自然对这套鬼神之说不感兴趣。但是他不感兴趣,却不代表不能利用这个时代迷信的特点,以此为工具将众人笼络到一起。

    这个时代的人,特别相信鬼神之说。视精血为通达神灵之物,对于滴血共饮一事有着深深的忌讳。若非心怀至诚,决不敢轻易这般做。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包元乾抱拳环礼众人,说了句桃园结义里的话。

    这些多为大老粗的人,哪儿看过三国?只觉得包元乾说的极为在理又押韵,便纷纷激昂抱拳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如此这般,包元乾便以利益与鬼神之说结合,施以恩威的将众人笼络在一起,初步的形成以自己为中心的草台班子。

    时至深夜,包元乾站在关楼上遥望寒夜朗月,咧咧北风呼啸而过。

    “包元乾对否?”这时身后一个声音传来。

    包元乾回头看去,却是一个身着曳撒劲装的武官走来。

    “何事?”

    “我乃亲兵千户,杨洪。”那人抱拳道:“吴侯有请,还请你移步往内堂一叙。”

    包元乾随着杨洪往内堂而去,那杨洪路上似乎对他颇为感兴趣,也许是自己寻来援军救下了吴高,两人一路倒是相谈甚欢。

    “请。”那杨洪在内堂外驻足,做了个请的手势。

    包元乾大步入内,却见吴高早已端坐其中等候了。

    “见过吴侯。”包元乾作揖道。

    吴高满脸和煦,示意其坐下。

    “包元乾,你年纪轻轻便立此大功,如今入朝在即日后当是不可限量。”吴高顾左右而言他道,“只是不能为我所用,实在可惜了些。”

    “吴侯错脸色的。可是私下这两人的关系,却不见得坚不可摧,甚至还会伺机扳倒对方。 @

    吴高又道:“而文官党羽又分为迎降派与戴罪派,这迎降派当以杨荣、解缙、金幼孜等人为首的中低级文官。尤其是那杨荣,在圣上入宫时挡在其马前献媚问及谒陵乎?而戴罪派则以多是圣上所列的女干臣榜上未诛杀而得到宽宥之人,如那张紞王纯之辈,这些人多是旧朝的六部大员。这些迎降派仗着往日官职轻微未能对靖难造成阻碍,加之迎降之功而沾沾自喜借此为跳板打压这些戴罪的旧朝大臣,所图者也是名利官位罢了。”

    包元乾听吴高这么说,倒是深信不疑。他后世每每读史,向来便不耻于这些所谓的永乐名臣的为人。

    那解缙、胡广在朱棣进京时高谈阔论,大有提刀杀燕贼之气势。徒有王艮兀自掩面哭泣,不知所措。

    众人皆以胡解二人为建文忠臣,唾弃王艮懦弱无能必降燕逆。可事实则是朱棣打进南京后,胡解二人立刻献媚归附。而被人批驳的王艮却自缢而亡,成了为建文守节的忠臣。

    那茹瑺更投地,爬到朱棣脚下求他登基,凡此种种不一而述,所谓文人风骨在他们这些“永乐名臣”的身上,荡然无存。

    更让包元乾无语的,便是那个在永乐朝三杨中权力最大的杨荣。

    皆言杨荣拦朱棣马,让其先谒孝陵而广收美名。可在包元乾看来不过也是谄媚之举,朱棣谒陵与否他本人岂能不知?需要你杨荣来自作多情献媚?

    四年前朱元璋驾崩之时,朱棣哭丧的队伍都快到南。

    京了,就是被杨荣这帮子文官撺掇地被迫北返。可以说朱棣没能见着自己父皇最后一面,大抵是杨荣这帮子中下级文官给齐黄之流出的馊主意。

    如今见朱棣杀了回来,他倒望风归附惺惺作态跑去拦朱棣马儿,不过也是个沽名钓誉之辈罢了。

    “侯爷一番言语,元乾倒是受教了。”包元乾恭敬道,“不知侯爷是哪一派?告诉小人这么多事,所图又为何?”

    吴高既然告诉了他这么多,便不会只是当个百科全书这么简单。他方才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