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一九二八年

    第17章 一九二八年 (第3/3页)

。查"东瀛"有河世宁〔2〕者,曾录《御制(纂?)全唐诗》失收之诗,为《全唐诗逸》X卷,内有该《窟》诗数首;此书后经鲍氏刻入《知不足斋丛书》第卅(?)集中。刻时或在曲老之前,亦未可知,或者曲老所见者是此书而非该《窟》全本也。

    "许小姐----一作MissShu"已为"代候"。桂花将开,西湖当又有一番景况,也很想一游。但这回大约恐怕懒于动身了,因为桂花开后,菊花又开,若以看花为旅行之因,计非终年往来于沪杭线上不可。拟细想一想,究竟什么花最为好看,然后再赴西湖罢。

    杭州天气已如新秋,可羡。上海只微凉了几天,今天又颇热了。

    迅启上八月十九日斐君小燕诸公,均此致候不另。

    注释:

    〔1〕曲园即俞樾(1821--1907),字荫圃,号曲园,浙江德清人,清代学者。著有《春在堂全集》。他在所著《茶香室四钞》卷十三中提及《游仙窟》诗时说:"不知张文成为何许人,与崔氏妇女狎游唱和,竟成一集。"这些话后来未印入北新版《游仙窟》卷首。

    〔2〕河世宁字子静,日本人。曾主讲昌平官学。他所辑录的《全唐诗逸》共三卷,卷下收有《游仙窟》诗十九首。此书曾收入清代鲍庭博辑录的《知不足斋丛书》卷二十五。《御制(篡?)全唐诗》,简称《全唐诗》,清代康熙年间彭定求等十人奉敕以明代胡震亨《唐音统签》和清初季振宜《全唐诗》两书为底本增订而成。共收唐,五代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作者二千二百余人。后附唐、五代词,并系小传,共九百卷。

    280919致章廷谦矛尘兄:十五日来信早收到了。上海大水,微有所闻,据云法租界深可没膝;但敝里却并无其事,惟前两天连雨,略有积水,雨止即退,殆因地势本高,非吾华神明之胄,于治水另有心得也。盖禹是一个虫,已有明证矣。

    杭既暂有饭碗,敝意以为大可不必北行。学校诸要人已见昨报〔1〕,百年长文,半农长豫,傅斯年白眉初长师范,此在我辈视之,都所谓随便都好者也。玄伯欲"拉","因有民众"之说,听来殊为可骇,然则倘"无",则不"拉"矣。嗟乎,无民众则将饿死,有民众则将拉死,民众之于不佞,何其有深仇夙怨欤?!

    据报,云蔡公已至首善〔2〕,但力辞院长,荐贤自代,将成事实。贤者何?易公培基〔3〕也。而院则将改为部〔4〕云。然则季黻不知如何,而石君〔5〕之事,恐更谈不到矣。

    《奔流》据说买[卖]二千余,已不算少。校则托"密斯许",而我自看末校。北新校对,是极不可靠的,观《语丝》错字脱字之多可见,我曾加以注意,无效。凡对小峰所说,常无效,即如《游仙窟》,我曾问过两回,至今不送校。前几天听说中国书店已排好矣,但这于北新是无碍的,可分寻销路,而至今仍不送校。北新办事,似愈加没有头绪了,如《语丝》3536出版时,将2526送给我,还他之后,则待37出后,一并送来,夫岂有对于本刊负责记者,而不给其看新出之报者乎。

    乔峰因腹泻,未往公司,大约快好了,那时当嘱其买《说郛》邮寄。钱我这里有,不必寄来。

    迅上九月十九日斐君兄均此。

    有人为鼻宣传,云将赴浙教书,盖空气作用也,所以诱致他处之聘书耳。

    注释:

    〔1〕学校诸要人已见昨报学校,指一九二八年秋设立大学区以后的北平大学。是年九月十七日《申报》"教育消息"栏刊有如下消息:"北平各学院院长人选,闻大体已定,计文学院陈大齐,......师范学院第一部及第二部傅斯年、白眉初,......预科刘半农等。"百年,即陈大齐。白眉初,河北卢龙人,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史地系主任。玄伯,即李玄伯。

    〔2〕首善指首都。《汉书.儒林传》载:"故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师始。"这里代指南京。

    〔3〕易培基字寅村,湖南长沙人。曾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上海劳动大学校长等职。

    〔4〕一九二八年八月二十八日国民党五中全会通过了废止大学院,设立教育部的提议。

    〔5〕石君即郑奠。

    281012致章廷谦矛尘兄:久违了。

    《游仙窟》初校后,印局同盟罢工〔1〕,昨天才又将再校送来,还要校一回才好。该印局字模,亦不见佳。

    《说郛》于邮局罢工〔2〕前一天寄出,今已复工五六日,大约寄到了罢,为念。其价计十六元一角五分,暂存兄处,将托代买书或茶叶,现在尚未想定也。

    梦翁高升〔3〕;据京报,评梅〔4〕死了。

    迅上〔十月十二日〕斐君兄均此请安。

    又记数日前寄上《朝花夕拾》两本,想亦已到。

    注释:

    〔1〕印局同盟罢工一九二八年九月下旬,上海江西路顺利印刷局工人不堪压迫,宣布罢工,后导致全市印刷工人举行同盟罢工,至十月六日复工。

    〔2〕邮局罢工一九二八年十月二日,上海邮务工会为争取组织全国邮务总工会、开办职工子弟学校的权利,要求提高待遇,改善生活,宣布罢工,同月六日复工。

    〔3〕梦翁高升指蒋梦麟于一九二八年十月三日被任命为教育部部长。

    〔4〕评梅石评梅(1902--1928),原名汝壁,山西平定人。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毕业,曾任《妇女周刊》编辑。

    281018致章廷谦矛尘兄:十一,十五两信均到。《游仙窟》诗,见《全唐诗逸》,此书大约在《知不足斋丛书》卅集中,总之当在廿五集以后,但恐怕并无题跋;荫翁〔1〕考据亦不见出色,我以为可不必附了。

    《夜读抄》已去问小峰,但原稿恐未必尚存,且看"后来分解"耳。小峰似颇忙,不知何故。《语丝》之不到杭〔2〕,据云盖被扣,但近来该《丝》错字之多,实可惊也。

    顾傅钟诸公之挤来挤去,亦复可惊,此辈天性之好挤,似出常人之上,古之北大,不如是也。石君食贫于北,原亦不坏,但后之北平学界,殆亦不复如革命以前,挤,所不免矣。

    不佞之所以"异"者,自亦莫名其妙,近来已不甚熬夜,因搬房之初,没有电灯,因而早睡,尚馀习惯也。和我对楼之窗门甚多,难知姚公〔3〕在那一窗内,不能"透视"而问之,悲夫。

    许女士仍在三层楼上,据云大约不久须回粤嫁妹。但似并不十分一定,"存查"而已。

    买书抑买茶叶,问题非小,一时殊难决定,再想几天,然后奉告罢。

    迅上十月十八日斐君太太均此请安令爱均吉。

    注释:

    〔1〕荫翁指俞樾(字荫圃)。

    〔2〕《语丝》不到杭《语丝》第四卷第三十二期(一九二八年八月六日)刊有读者冯珧《谈谈复旦大学》一文,揭露当时该校内部的一些腐败情形。出身于该校的国民党浙江省党部党务指导委员会委员许绍棣便以该指导委员会名义,于一九二八年九月以"言论乖谬,存心反动"的罪名,在浙江查禁《语丝》和其他书刊十五种。

    〔3〕指姚名达,江西兴国人,当时任商务印书馆编辑。

    281031致赵景深〔1〕景深先生:顷检出《百孝图说》〔2〕已是改订板了,投炉〔3〕者只有李娥,但是因铸军器而非钟,不知是怎么一回事。〔4〕今将全部奉借,以便通盘检查----那图上的地下,明明有许多军器也。

    迅启上十月卅一夜〔1〕赵景深四川宜宾人,文学研究工作者。当时任开明书店编辑。

    〔2〕《百孝图说》清代俞葆真编辑,俞泰绘图。同治十年(1871)河间俞氏作刊,四卷。另附诗一卷。

    〔3〕投炉见《百孝图说》卷四。文引《孝苑》说:"吴李娥父为吴大帝铁官冶,以铸军器。一夕,炼金于炉而金不出。吴令:耗折官物者坐斩。娥年十五,遂自投炉中,于是金液沸溢,塞炉而下,遂成沟渠,注二十里。所收金亿万计"。按《太平御览》卷四一五引《纪闻》已有类此记载,故鲁迅在下信中推测《孝苑》恐非最早的记载。

    〔4〕赵景深曾将刊有他的《小泉八云谈中国鬼》一文的《文学周报》寄赠鲁迅,文中说到日本小泉八云所作《几个中国鬼》中,说大钟的故事见于俞葆真的《百孝图说》,因向鲁迅索借该书,鲁迅细检书中只有铸军器而无铸钟之图,故有此问。

    281104①致赵景深景深先生:见还的书,收到了,并信。

    外国人弄中国玩意儿,固然有些渺茫,但这位《百孝图说》作者俞公,似乎也不大"忠实"的。即如"李娥投炉",他引《孝苑》;这部书我未见过,恐怕至早是明朝书,其中故事,仍据古书而没其出处----连字句大有改窜也说不定的。看他记事,似乎有一个沟读,即因李娥事而得名,所以我想,倘再查《吴地记》(唐陆广微〔1〕作)《元和郡县志》(唐李吉甫作)《太平寰宇记》(宋乐史作)等,或者可以发见更早的出典。

    鲁迅十一月四日〔1〕陆广微唐代吴郡(今江苏吴县)人,著有《吴地记》一卷。李吉甫(758--814),字宏宪;唐代赵郡(今河北赵县)人,著有《元和郡县志》四十卷。乐史(930--1007),字子正,宋代抚州宜黄(今江西宜黄)人,著有《太平寰宇记》二百卷。按李娥投炉事,又见《太平寰宇记》第一○五卷"池州"条:"孝娥父为铁官冶,遇秽,铁不流,女忧父刑,遂投炉中,铁乃涌溢,流注入口。娥所蹑履,浮出于铁。时人号圣姑,遂立庙焉"。

    281104②致罗暟岚〔1〕暟岚先生:来稿〔2〕是写得好的,我很佩服那辛辣之处。但仍由北新书局寄还了;因为近来《语丝》比在北京时还要碰壁,登上去便印不出来,寄不出去也。

    迅上十一月四日〔1〕罗軽岚湖南湘潭人。当时在清华大学留美预备部学习,《语丝》投稿者。

    〔2〕来稿据收信人回忆,此稿为短篇小说《中山装》,写一个满口三民主义,而对农民肆意敲诈勒索的人。后收入他的短篇小说集《六月里的杜鹃》,一九二九年四月上海现代书局出版。

    281107致章廷谦矛尘兄:却说《夜读抄》经我函催后,遂由小峰送来,仍是《语丝》〔1〕本,然则原稿之已经不见也明矣。小峰不知是忙是窘,颇憔悴,我亦不好意思逼之,只得以意改定几字,算是校正,直到今天,总算校完了。

    他所选定之印刷局,据云因为四号字较多。但据我看来,似并不多,也不见得好,排工也不好,不听指挥,所以校对殊不易。现在虽完,不过是了了人事。我想,书要印得好,小印刷局是不行的,由一个书店印,也不行的。

    看看水果店之对付水果,何等随便,使果树看见,它一定要悲哀,我觉得作品也是如此,这真是无法可想。为要使《奔流》少几个错字,每月的工夫几乎都消费了,有时想想,也觉不值得。

    我现在校完了杂感第四本《而已集》,大约年内可以出版的。

    迅上十一月七日斐君兄均此致候不另。

    注释:

    〔1〕《语丝》本按周作人《夜读抄(二)》曾发表于《北新》半月刊第二卷第十期(一九二八年二月),这里说《语丝》当系误记。

    281128致章廷谦矛尘兄:十二,廿四两信都收到。季茀我想是不会到北京去的,但他赴首都以后,讫今未有信来,不知住在何地。来函所说的事〔1〕,倘见面(他似乎时常来沪),或得他来信后,即当转达。

    抱经堂的书,《西厢记》非希见之书,《目莲记》既然眼睛已方,则和我所有的非万历本,大约也相差无几,不要它了。该堂将我住址写下,而至今不将书目寄来,可见嘴之不实,因此不佞对之颇有恶感,不想和他交易了。

    《说郛》钱请不必急于交还,茶叶也非必要。或者要买一点图书馆的书,但将来再说罢。

    王国维的著作,分为四集,名《王忠悫公遗书》〔2〕??或《观堂遗书》,我买了二三四共三集,初集因较贵未买,现在上海一时没有了。不知杭州有否?如有,买以见寄亦可,价大约是十四元?。

    成公舍我〔3〕为大学秘书长,校事可知。闻北京各校,非常纷纭,什么敢死队〔4〕之类,亦均具备,真是无话可说也。

    迅上十一月廿八日斐君兄均此奉候。

    注释:

    〔1〕据收信人回忆,指江绍原辗转托许寿裳请蔡元培为他谋职一事。

    〔2〕《王忠悫公遗书》即《海宁王忠悫公遗书》,四集,共四十二册,一二二卷,海宁王氏校印。

    〔3〕成舍我名平,湖南湘乡人,北京《世界日报》编辑。一九二八年十一月十二日任北平大学秘书长。

    〔4〕敢死队一九二八年七月国民党政府设立北平大学区,九月决定合并北京各院校,组织北平大学本部,遭到各校反对。北京大学学生于十一月十七日组成敢死队,宣布武力护校。

    281227致章廷谦矛尘兄:季黻昨已见过,当将那事说给他,他说当面询蔡先生后,以所答相告,那时当再函知。

    《山雨》〔1〕曾见过----近久不见----此种事甚无聊。秋天以来,中国文人,大有不骂我便不漂亮之概,而现在则又似减退矣,世风不古,良可慨也。因骂声减,而拉我作文者又多,其苦实比被骂厉害万倍。

    玄同之话,亦不足当真者也;凤举玄同,以为然与否,亦不足注意者也。我近来脾气甚坏,《语丝》被禁于浙而毫不气,一大群人起而攻之而亦不气,盖坏而近于道矣。

    《王忠悫公遗集》印于北方,盖罗遗老之辈所为,中国书店但代售耳。振铎早回〔2〕,既编《说报》,又教文学,计三校云。

    托兄给我在前回买过茶叶的那"翁隆盛"〔3〕买"龙井明前"(每斤二元五角六分)"龙井旗枪"(一元四角四分)各一斤,见寄。如果店铺也肯寄,即托他们寄,付与寄费就好了。杭沪之间,似乎还有信局似的东西,寄物件很方便的。

    迅启上十二月廿七日斐君兄均此奉候。

    注释:

    〔1〕《山雨》半月刊,一九二八年八月在上海创刊,同年十二月停刊。该刊第一卷第四期发表西屏(张孟闻)《联想三则》一文,就鲁迅对他的《偶像与奴才》一文所加的按语进行指责。参看《三闲集.我和的始终》。

    〔2〕振铎早回指郑振铎从欧洲游历回国。

    〔3〕"翁隆盛"即杭州清河坊翁隆盛茶庄。

    281229致翟永坤永坤兄:得十一月廿六日来信,迟复为歉。惠函所云小说,惟《盛夏之夜》一篇,遍觅未见,但另矇矇矇矇〔1〕一篇,亦系草稿,或尚未用,今已和《断碣》等四篇一并另封挂号寄上。我因居处不大,所以书籍稿件,无法布置,至于常易散失,实为困难。所以成集之稿,希暂勿见寄,因虑失落也。

    陶冶公我是熟识的,现在想已全愈了罢。

    鲁迅十二月廿九日〔1〕此处原件缺损。

    281230致陈濬〔1〕子英先生大鉴:敬启者,前日奉到惠函,季市则亦于是日下午来寓,尚未见寄宁之函。因与谈及编制字典事,其言谓:国学研究所〔2〕中尚未拟办此种事业,教育部之编译员则已经截止,云云。然则事殊难成也。谅季市当亦有函为答,今第先以奉闻耳。其实在今笔墨生涯,亦殊非生活之道,以此得活者,岂诚学术才力有以致之欤?种种事故,综错滋多,虽曰著作,实处荆棘。弟在广州之谈魏晋事〔3〕,盖实有慨而言。"志大才疏",哀北海〔4〕之终不免也。迩来南朔奔波,所阅颇众,聚感积虑,发为狂言。自料或与兄之意见有睽异之处,幸在知己,尚希恕之。要之一涉目前政局,便即不尬不尴。瞬届岁暮,凡百一新,弟之处境,亦同鸡肋〔5〕矣。此布,即请近安不尽。

    弟树人启上十二月卅日

    注释:

    〔1〕此信原无标点。

    陈濬(1882--1950),字子英,浙江绍兴人。光复会成员。徐锡麟案发生后逃往日本。曾任绍兴府中学堂监督。

    〔2〕国学研究所指当时北京大学国学研究所。

    〔3〕谈魏晋事指鲁迅于一九二七年七月二十三日、二十六日所作题为《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讲演。后收入《而已集》。

    〔4〕北海指孔融(153--208),建安七子之一。汉献帝时曾为北海相,后为曹操所杀。《后汉书.孔融传》:"融自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5〕鸡肋《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时王欲还,出令曰'鸡肋',官属不知所谓。主簿杨修便自严装,人惊问修:'何以知之?'修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这里比喻处境无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