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在下,徐长卿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13章 在下,徐长卿 (第1/3页)

    苏幕遮一词经王公望高调展示,其后才子皆如霜打的茄子,萎靡得忒有失文人傲骨。

    此情形,是个人都能看出端倪,不过是在场众人碍于神将府雄威,给足王公望颜面,塑造众星捧月之象任其今夜博名望罢了。

    文人风骨不存,世风日下,我不禁嗤鼻冷笑。

    文人无风骨,就如同竹无节,梅不傲雪,长此以往,大周谈何实现科举复兴?

    这帮人的存在,在我看来,是在给读书人抹黑,莫提富贵不淫,威武不屈,单是敢为人先的品质我都未见半分。

    尤其是国公府的郑北游,为不夺王公望志在必得的风采,干脆装出一副才疏学浅的为难架势,只摇了摇头便宣告放弃,令在场所有人大失所望。

    郑北游何许人也,此人乃是当朝太傅郑国公玄孙,精于书画诗词,是大周王朝名声在外的第一才子。

    国公府在大周王朝三百年长河岁月之中,曾出过六位公卿,立足王朝靠的并非清风明月楼里的那位圣人,而是齐家治国谋略,平天下守江山之良策。

    郑家底蕴攒淀深厚,非王朝其他世族所能比拟。

    郑氏一脉自大周太祖任前朝司马槽吏龙兴陇地时起,已是太祖起兵七出阳关帐中郎。

    天下初定,郑家先祖大隐于朝,鞍马潜邸甘为谏臣,死后位列九卿立庙竖碑,葬于皇陵西侧。

    这份隆恩,大周王朝鼎立三百年至今,唯郑家独享此无上殊荣。

    民间纵有富贵不过三代之谶言,然郑氏一族随王朝兴盛至今,出文公数十,卿大夫有六,代代国公,盛耀不减,更不曾有衰落毫迹,可谓是诠释了文可治国平乱世,武能安邦横刀纵横扫六合。

    如此深厚底蕴,三百载春去秋来,数十代人呕心累叠,早非寻常氏族那般不经风雨,就连那洞庭岳麓浩大书院也未敢等闲视之。

    新都确立时,稳坐当今朝堂文臣头把交椅的郑老太爷,单从畿都将老宅十万经简书卷运至三河汇流之处的春风明月楼,可是足足耗费四百头牛车,耗时半载,被当时天下儒生学子形容为汗牛充栋。

    坐拥近水楼台先机的郑家之所以儒道昌盛三百年而不衰,人才辈出且未曾断代,与其世代严苛家风以及厚重底蕴不无关系。

    否则神将王符岐犯得着吃饱了撑的,不惜重金将自家子嗣往仕途上引?

    武能安邦享一世荣华,此安稳太平岂能独享万代?

    氏族绵延昌盛终归是底蕴实力,一命、二运与祖宗积善缺一不可,除此之外造化如何,多从书中来!

    故而郑家夫子、贤者辈出,不为天人不下清风明月楼的郑太白,便是普天仕子敬仰的儒道贤流。

    年少成名的郑北游自束发年纪就陪读储君侧案,更是被视为国公爵位的继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