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汝还战否

    第二百八十七章 汝还战否 (第2/3页)

是直接去应征西夏的「一品堂」。

    其实,他也是对「一品堂」一知半解,只知道那里边有不少武功高强之辈,既然杜义想学功夫,让他进那里去,应该也差不多吧?

    杜义这孩子还认死理,知道了「一品堂」的存在,就天天到西夏皇宫门口等着。

    既然「一品堂」是效忠于西夏皇帝的,那到皇宫门口去等人,总不会错吧?

    也算这孩子运气好,一连去了十多天,终于有一次撞见了从皇宫里出去公干的「秃鹰」尉迟轩。

    尉迟轩此人,面恶而心善,被杜义这个愣头青的半大小子拦住了战马,差点儿都给他撞一个满怀。

    当他询问了杜义的来由时,骂了一句「胡闹」,就再次上马离开了。

    「秃鹰」尉迟轩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他奉命出城,是到西疆的沙州去缉拿一名凶犯。

    整整折腾了三个多月,才将那名恶贯满盈的马匪缉拿到案,等沙州知州将那人处死、结案之后,尉迟轩才返回中兴府。

    让他没想到的是,杜义这孩子居然天天来皇宫门外等他,有侍卫问到时,杜义就将他碰到的尉迟轩的样貌讲给对方听。

    侍卫们一听,哪还有不认识尉迟轩的,「秃鹰」的特征也太明显了些。

    就没管这个半大小子,要不然天天在皇宫门口晃悠,又怎能会被允许?

    「喂,小子,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多大了?」

    这么大的孩子,正是叛逆的时候,像这样有毅力的还真不多。

    「回大统领的话,小子叫杜义,今年十六、不是......马上十七岁。就是这中兴府的人,家住城南,您一打听就知道。」

    见到尉迟轩跟他打招呼,杜义乐不颠儿地跑过来。

    「十六岁,太小了点儿,你先回去吧,等过两年再来找我吧,或者随便找个军营先去锻炼锻炼。」

    尉迟轩虽然觉得杜义这孩子不错,不过他已经有两个义子了,武功还练的

    普普通通,连三流都还没达到,实在不想再找一个麻烦。

    其实,当年他收尉迟南、尉迟北兄弟,更多的是看到这是一对双胞胎,长大了才发现并不算太好的练武资质。

    只是处得年头长了,尉迟轩又没有婚娶,连他二师弟和三师妹成婚多年,也没有一儿半女,索性就把这两个徒弟当孩子看待了。

    既然是自己的孩子,功夫好与坏,做长辈的也只能认了。

    「大统领,别看我年纪小,可是我会的功夫不少,我也能吃苦,您看您缺不缺跑腿的,或者端茶倒水的?」

    「在哪儿不是待两年,我就到您府上去当两年小厮也行。」

    好嘛,杜义放着杜家大少爷不做,为了学功夫,宁愿到尉迟轩的家里去当小厮?

    「哦,既然那样,那你明天就到我府上报到吧,驾——」

    白捡一个小厮,谁不乐意?

    关键是尉迟轩想观察一下,这个叫杜义的年轻人的心性。

    尉迟轩也看出来了,这小子的资质还算可以,至少比自己的两名义子强一些,但是,也只是强一些而已。

    毕竟,这个世界上,名师不好找,资质上佳的徒弟,同样也不好找。

    就这样,杜义就到了尉迟轩的府上,从此也算是傍上了尉迟轩的大腿。

    不过,尉迟轩也好,还是他的二师弟、三师妹也好,都没直接收杜义为徒,只是有时间了分别指点一下他的武功。

    即便如此,几年下来,杜义的功夫也是一日千里,在二十二岁那年,终于突破到了三流境界。

    而实际战力上,比起尉迟南、尉迟北兄弟,也不遑多让,自此之后,杜义才算是正式成了尉迟轩他们的记名弟子。

    又过数年,更是先尉迟兄弟一步,到了二流境界。

    尉迟南和尉迟北,南下去找师傅们的时候,也有心叫上杜义一起去。

    可是,对方尚有爹娘在这里,又是中兴府本地人,就没跟他们一起走,暂时还待在「一品堂」里。

    「一品堂」原本由慕容秋荻这样的半步绝顶之人统领,又有三大一流高手,和八名二流高手坐镇。

    慕容秋荻直接带着三位一流高手离开,已故的西夏王李德旺,又分出四名二流高手去护卫「银城公主」,后来尉迟南、尉迟北兄弟的南下,就剩下杜义和另外一名二流高手,倒是受到了新皇的重用。

    尉迟南和尉迟北兄弟,出去跑了大半天,也扫听到不少消息,之所以这么晚才回来,主要就是在等这个杜义从皇宫里出来。

    现在,杜义也算新皇李睍面前的红人,直到天快黑了,杜义才能从皇宫里出来,就被尉迟兄弟直接带到了此处。

    「小义,你可知道王上到底是怎么死的?」

    对于自己这名记名徒弟,尉迟轩也了解的很,这小子不仅武艺不错,家境不错也读过几年书,比起那两名义子,更被他看好。

    「师傅,您的意思是想问凶手吧?据我所知,王上确实是被毒杀的,只是到底是被谁毒杀的,我们都没亲眼看到,到现在还是个迷。」

    这种事情,杜义自然不好瞎说。

    「小义,为师问你,王上有可能是李睍派人杀的吗?你要想好了再回答,此事事关重大,容不得半点马虎!」

    「秃鹰」尉迟轩冷冷地问道。

    「师傅,您这不是为难徒儿吗?虽然中兴府也有很多人传言,王上的死是当今夏王所为,可是始终也没找到直接的证据。」

    「就连被怀疑最狠的拓跋宏,到现在也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的。」

    「这事要是放在一个多月前,的确是件大事,但是现在一个多月过去

    了,大家的注意力都被西边的战事转移了。」

    「大宋燕王派来的三万「敦武军」和三千燕王护卫军,真是强悍!」

    「尤其是那三千燕王护卫军,跟蒙古铁骑一对一硬撼,丝毫不落下风,反而仗着兵甲之利,将蒙古铁骑打得落花流水。」

    「哦,你快说说,到底是什么样的战况?」

    看到杜义说得眉飞色舞的样子,旁边的「开碑手」雷德似乎更感兴趣。

    原来,孟珙和赵成宇入「银城公主」府之后,双方达成协议,成立「夏宋盟军」,而孟珙作为联军统帅,拥有最高指挥权。

    兵力分配上,大宋出三万「敦武军」,西夏也出三万军队,共计六万人,直接驻扎到蒙古人退出的肃州。

    三万西夏军守备肃州城,而孟珙的三万「敦武军」,在城外五里处扎营,双方成互为掎角之势。

    赵成宇的三千燕王护卫军,直接成了「银城公主」的护军,毕竟这位也是大宋燕王的侧妃,理当享受这样的待遇。

    孟珙接掌最高军权,整个过程出奇的顺利,甚至受到了西夏将士的一致欢迎。

    毕竟在不久之前,军中的刺头已经被「银城公主」清理了一遍,再看到大宋「敦武军」的威势和装备,明显比西夏军要强出一大截。

    更重要的是,西夏军已经败了好几阵了,还真没人敢出那个头,敢去跟蒙古人硬碰硬。

    而大宋的「敦武军」一来,蒙古人居然一仗也没打,就直接退避两州之地,这一里一外的差距,也太明显了。

    而且,「敦武军」的大名,即便是西夏这帮人,也早有耳闻,据说这位「敦武军」的孟都统,还是燕王麾下第一战将。

    诸多的因素,导致了「银城公主」当众将西夏军虎符交到孟珙手上时,西夏诸将竟无一人出言阻止。

    还剩下一万来西夏军,就常规地分布在甘州和西凉州,负责后勤物资的转运,和器械的整理维护。

    这个任务也至关重要,大量的物资,是从大宋境内转运过来,到了银州,再向前线转运,「银城公主」就专职负责此事。

    郭默麾下的军队,自成立之日起,除了狠抓训练、狠抓装备,比别的军队还多了一块,就是注重「舆论战」。

    像他们一到西夏,蒙古大名鼎鼎的貼木哥汗,就立刻退让两州,带着两万多蒙古铁骑缩回了瓜州,这样好的素材,孟珙自然会好好利用一番。

    将这件瞩目睽睽之下发生的事情,合理地加工、夸大之后,再次以文字或传唱的形式,向西夏诸州宣扬出去。

    短短几日,「夏宋盟军」就收到了附近西夏民间的各种捐赠,孟珙来者不拒,让军需官一一登记在册,并按市价折成金银再返给这些拥军的西夏人。

    这样一来,既解决了部分军需问题,大宋「敦武军」的仁义之名,却又再次传遍西夏。

    这一幕幕看在三万西夏军的眼里,他们简直就傻眼了,在西夏带兵当兵了这么多年,哪见过这样的场面?

    他们住在有城墙防护的肃州城里,而远道而来的「敦武军」,作为客军却在城外安营扎寨,想想都让这些西夏将领面有惭色。

    几位西夏的高级带兵将领商议之后,亲自来到城外孟珙的大营里,要求双方换一下营地。

    孟珙当然不会同意,这一招也是郭默给他们出的主意,包括之前的「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