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亭长(中)

    第四章 亭长(中) (第2/3页)



    “回君子,正是!”

    刘祈恭恭敬敬一礼。

    他家庭,时下虽说沦落为农户之家,但年幼以来,亡父母所教授的礼仪,依然铭记于脑海。

    从某些方面讲,他家与从兄刘直家,祖上也是书香门第之家。

    “可识字?”

    “然也!”

    “算术如何?”

    “尚可。”

    ……

    书佐一问间,刘祈一答。

    给刘祈的感觉,就仿佛是面试一样。

    这般做法,让刘祈对这马公所为,不由得再度高看了一些。

    论道起来,以他记忆,还有穿越以来,数日所见,时下汉人,无论贫贱富贵,都属有准则理智之人。很少见到为祸乡里之事发生,于汉律之下,德高望重者,组成的庞大道德体系,进而直接避免了更多社会动荡的发生。

    但刘祈也很清楚,这种法治与人治融合的社会管理办法,乃是建立在大汉内外稳定这个大前提下,失了这个前提,人都快饿死了,还谈什么法治与人治。

    “按照我方才所言,以三十人为例,十日需军粮多少?”

    书佐在得到刘祈的肯定作答后,迅速抛出了实际的计算问题。

    刘祈只是略作思索便给出了答案。

    “三十三石!”

    正如书佐方才所言,汉军标准的军粮,乃是一人一月三石三斗。

    这放在十万大军,那就是三十三万斗,还只是一月消耗。

    以大汉而今的粮食产量来看,粟亩产三石左右,真是十万大军,一月的消耗,就是一个大数字,需要的良田耕种,更是万计,这还是风调雨顺的情况。

    像青、徐之地,连年灾荒,那是根本不可能达标。

    再有兖、冀之所,战乱之下,农人又如何种地?

    因此,整个东汉末年,因战乱、灾荒、瘟疫之事,所导致的次生灾害,身死之人数,远比单一的战场上还多。

    真正想要求得活命机会,大部分人,都流向了荆、益之地,也造就了一方割据群雄。

    刘祈思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