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通济门交给你了

    第一百一十八章 通济门交给你了 (第2/3页)

胡汉山哪里是在乱说,他心里有着一份详细的数目。

    就拿清朝的海关来说,每年不过是有数十万两的税收,后来交给一个洋人以后,每年的税收就从数十万两暴增到两千多万两。

    虽说大明朝不像清朝那般的软弱无能,整天就知道签订各种的条约,但在海关税收方面还是有着颇多掣肘。

    胡汉山对于通济门这个漕运钞关每年能够征收多少赋税,心里有一杆秤,绝对不会少于三百万两的大明宝钞。

    毕竟通济门可是漕运的终点,整个大明一大半的赋税,都要经过这里进入国库。

    胡汉山肯定能做到:“你看小子以前的表现,哪里会是一个说大话的人,从来只会干实事。”

    朱元璋倒是很认同这一点,在干实事这方面,胡汉山比起很多官僚缙绅们都要务实:“你这一段时间做的所有一切,咱都是看在眼里,确实是一个干实事的好官。”

    “就拿上一次赈灾来说,能够不同流合污的囤积居奇已经是难得可贵了。”

    胡汉山得到了老居士的认可,赶紧趁热打铁的说道:“您老在皇帝面前可是能说得上话。”

    “小子这段时间以来干的一件件实事,也都是得到了您老的认可,您老在皇帝面前多说几句好话,让小子能够去通济门当官,给大明朝的国库多多增加银子。”

    朱元璋已经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去通济门当官是一件得力不讨好的事情,立了功劳不会是太大的功劳,一旦出了差错就是大罪一件了。

    按照官僚缙绅的秉性,这样的差遣打死也不会接在手里,明显的不符合他们明哲保身。

    胡汉山却是费尽心思的把差事抢在手里,朱元璋免不了在心里多看重了他几分:”这件事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

    “就像你小子说的那样,咱能在皇帝面前说得上话,帮你争取来一个通济门吏目,不是多难。”

    “但是你可要想清楚,咱也是最后一次问你,真的愿意接下这么一个得力不讨好的差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