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指腹为婚(3)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一章指腹为婚(3) (第1/3页)

    窗户边,分三次将米狠狠地丢向窗外。这种撒米压邪驱妖的传说,有用还是无用?谁也没有去考证。

    天亮了,雨也停了。雨后的早晨,天空碧蓝,空气清新,一轮红日从易家坪的后山慢慢升了上来,顿时,霞光万道,四周的山峦焕然一新,微风轻拂,使人觉得十分的凉爽和舒畅。浑浊的雨水从稻田的缺口里,哗啦啦地溢了出来,稻田里的禾苗像是渴坏了的孩子,正张开大口,拼命地吸吮着那久违的雨水。庄稼人终于可以松口气了,这几天不用再去樟树泉车水保禾了!

    陈增二扛着那把常用的锄头,匆匆忙忙地出了家门。一路上,他顾不得欣赏雨后的景色,大踏步地想赶往圆州背、象型岭上、江湾里的几口稻田里塞缺蓄水,以确保今年的早禾少受些干旱,多打些谷子。

    “增二叔,你看,昨晚的大风把莲花庵吹倒了!”鸭泥墈上大屋场里的远房堂侄陈清文一边说,一边从后面追了上来。陈增二这才扭转头,远远地望了望莲花庵。只见往日爪角凸射的莲花庵已荡然无存,只有庵堂两边的侧殿,孤零零地立在那里一动不动。

    “走,去看看。”陈增二边说边转过身来朝莲花庵走去。

    “好,我也正想去看看,”说完,陈清文尾巴似的跟了上去。

    莲花庵,坐落在陈家坊与易家坪交界处的猪形山下。相传公元一四零五年(明永乐四年)二月十九日,元州城西化成寺主持念慈师太带着小尼悟心,路过猪形山下,突遇狂风大雨。念慈师太和小尼悟心只好屈尊于路旁的一个凉亭躲雨避风。念慈师太身立凉亭,脸朝田港,一边躲雨,一边观景。凉亭边的稻田,像是刚犁耙过第二轮,田底坪坦,田水混浊,狂风一吹,波纹荡漾。突然,水田的右边隐约出现一个绿点,她定睛细看,绿点愈来愈大,最后变成了三张又圆又大的绿叶,紧接着,绿叶中间又冒出了一根花径,花径慢慢升高,当升到一尺来高时,忽然开出了一朵洁白的花来。“啊!莲花!”念慈师太惊得目瞪口呆,立马拉着弟子跪地叩拜“阿弥陀佛……”

    莲花,本是一种水生草本之花,每年的六至九月盛开。民间相传,无莲之地开出莲花,仍属千年奇观,万年奇缘,预示着这个地方为一块风水宝地,如在此安棺落墓,后人必将兴旺发达,官至极品;如在此建庵立寺,则香火旺盛,长久不衰。

    念慈师太见后,心中窃喜,叮嘱弟子悟心保守秘密,不得声张。并打定主意,要在此兴建一座寺庙。

    次年,念慈师太履行诺言,在猪形山下开过莲花的稻田里建起了一座寺庙,取名莲花庵。莲花庵占地一千二百多平方米,主殿南北两进,中间有一口天井,上殿为观音殿,下殿为圆通宝殿,西侧为阿弥陀殿;东侧为斋堂、寮房等楼阁。

    明朝末年,莲花庵曾经历过一场火灾,那场大火将整个庵堂化为灰烬,现在的庵堂是火灾后重建的。清朝中期又对前后主殿,进行过一次大修。莲花庵与周边的古刹名寺比较,规模虽然不大,但香火旺盛,尤其是向观音菩萨许愿求子,抽签问卦更是十分灵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