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 第十三章 五禽五行论武极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惊蛰 第十三章 五禽五行论武极 (第1/3页)

    方泰仔细感受着经脉中内气的流动,尝试着将无相枪劲融入拳脚之中。

    伴随着内息流转,方泰慢慢地寻找无相枪劲发动时的那种感觉,不断地将手臂想象成枪杆,但始终不得要领。

    回想着自己这些年来练枪的情景,方泰忽地想到一事。

    在下山之前,练成无相枪劲的时候,还是师父方游主动踏入自己的五尺枪围,以精准的巧劲引导自己人枪合一,这才顺利地控制住不断外溢的枪劲,将其完全束缚在枪身之上,最终成就。

    说不定现在自己要将无相枪劲练到四肢,也需要动起来?

    想到这,方泰极力保持住发动无相枪劲的内息运转状态,同时开始缓缓的动作。

    开始的时候,他打算练一套曾经学过的少林罗汉拳,这也是当年师父给自己启蒙时所习,动作简单舒展。

    然而世上武功但凡有招式套路,便有对应的心法内功,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威力。

    罗汉拳虽然是少林寺流传世间最为初级的功夫,但终归走得是阳刚一路,出拳脆而有力,与之对应的,在发力时内息运转便要集中一点,短而迅速,才能爆发出极强的力道。

    无相枪劲虽然威力大,但终归不是阳刚一路。

    方泰打了几招罗汉拳,便感觉内息运转不畅,连带着动作也荒腔走板,变得有些软绵绵的。

    无他,盖因发力太快的时候,根本无法将无相枪劲的震颤之力使出。

    于是,方泰便又索性换了一套掌法,唤做柳叶绵丝掌。

    自己和师父两人行走江湖时曾无意中得到一本秘籍,记载着一种特殊的武功,便是这柳叶绵丝掌。

    事到如今,自己仍旧不知道这本功法的来历和创造者,甚至都没有在江湖上听说过这门功夫相关的消息。

    这套掌法可以说是和少林罗汉拳完全相反的路子。

    它模仿春风中飘摇晃动的柳枝柳叶,把内息放柔放缓,如同蚕丝一般,出手时飘忽不定,与敌相交更能让人感觉浑不着力,却能借力而动,从种种刁钻的角度进攻。

    因为这门武功中但凡出掌多以劈掌、抹掌、挑掌和推掌为主,更贴近于游身刀法,因此师父方游又把它叫做无常刀。

    方泰按照这门功夫的招式走了几招,却也觉得不行。

    柳叶绵丝掌的动作偏向阴柔,多走偏锋,不像无相枪劲那般有着堂堂正正的意境,因此也有些不合。

    随后方泰又接连换了几种功夫,但都和自己所设想的效果大相径庭,甚至隐隐有了内息逆行,走火入魔的先兆。

    想来无相枪劲本身便是刚柔相济,阴阳相合的劲道,若没有合适的拳脚招式,光凭借此前所学,或许都不合用。于是方泰便悻悻地停了手,暂时也不敢继续探索这脱枪为拳的境界。

    在一旁的胡三针把方泰刚才的动作都看得清楚,在他的眼里,方泰举手投足,前探后仆,或劈或钻,轻点重砸……每个动作都做得端端正正,一丝不苟,显然是下过功夫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