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旧臣退场,新人登台

    第二章 旧臣退场,新人登台 (第2/3页)

,因其博闻强识得到了周太祖郭威的赏识。从现在的角度来说,这哥们算从龙之臣。郭威建立北周政权后,魏仁浦自然地位水涨船高,一路也走到了宰相的位置上。他也是后周宰相里唯一一个反对赵匡胤夺取政权的人,但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啊。

    北宋初年(公元960年)赵匡胤上台之后就立刻解除了他枢密使的官职,进右仆射。不得不说赵匡胤这也算是明摆着报复了,首相范质次相王溥都没动位置。你老魏喜欢当出头鸟是吧,那我就只能拿你立威了。当然此事之后,咱这魏老哥呢也是个暴脾气,辞职辞的最凶,基本上是隔三岔五就上个奏折,写道“我老了,身体也不好,一身的毛病做事也不如年轻人,你就放我回老家安享晚年吧。”那赵匡胤能答应吗?要走,你哥三也得一起走才行啊,光撵你一个算个什么事嘛。所以赵匡胤压根就没有要理他的意思,一直就不同意他的辞职申请。魏仁浦一看每次都不同意,好嘛,不同意咱就先等着吧。这一等魏老哥就等了四年,直到乾德二年赵匡胤批准三位宰相一起辞职,他才算真正的离开了北宋的权力中枢。

    赵匡胤把这三位送走了之后呢,一下子发现自己的中枢缺少了正职官员,内殿起居无宰相了。这时候咱们的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赵学究”就开始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了。

    赵匡胤拜赵普为相是在罢免前朝三人组的三天之后,这时候肯定有聪明的小伙伴就发现问题所在了。为什么三天之后才任命赵普为相,皇帝不应该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吗?那我告诉您还真不是。

    送走了范质三人后,赵匡胤发现自己没办法任命赵普为相。任何皇帝署发的诏令啊之类的,需要宰相副署才能生效,否则啊,不经过宰相副署,由皇帝直接任命的官员叫“斜封官”。按照钱穆先生的解释:“凡属皇帝命令,在敕字之下,需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我们不难看出,皇帝下的诏令,如果中书不盖章那么是属于不合法的命令,是下级机关不承认的。

    这时候,赵匡胤真真是肠子都悔青了。随即他就遣人召来了赵普说道:“朕为卿署之,可乎?”意思就是宰相不都是皇帝任命的吗,我来给你签不就完了,你抓抓紧收拾上来干活。赵普一秒钟都没有犹豫就拒绝了,那咱这位赵学究是怎么回应的呢:“此有司职尔,非帝王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