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半部论语,修身治国

    第三章 半部论语,修身治国 (第2/3页)

上请退休,太祖自是欣然应允。至于赵匡胤在宴席上到底说了些什么,自然无从考证反正最后目的肯定是达到了。自此军政大权赵匡胤就是两手抓了,对于杯酒释兵权其实变相的就是“狡兔死,走狗烹”。钱粮和虚职就打发了那些跟着自己许久的将领,偏偏石守信等人还对赵匡胤感恩戴德,也是令人唏嘘。

    历史上杯酒释兵权的把戏,赵匡胤使了两次。第二次就是开宝二年(公元969年),太祖宴请节度使王彦超、武行德、郭从义等人,劝使罢镇改官,以消除藩镇割据的隐患。很多史记会引导别人去误解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是害怕手下威胁到自己的地位才不得已为之,实际上赵匡胤此举只是为了稳定国家政权,彼时的宋朝对外虽有辽国此强敌。但是宋辽在当时的背景下,并没有要开战的意图。大宋需要的是统一,是安定。说白了,连年征战最苦的是谁,是老百姓。百姓不在乎谁做皇帝,能够提供安稳的环境,让自己有饭吃,有地种对他们来说就是明君。当然这样来讲咱这位宋太祖似乎也太过于伟大了,其实权力肯定是握在自己手里最重要,当了皇帝就不可能和之前带兵打仗时一样。所以这件事情,历史上对其的评价褒贬不一。各位看官不妨大胆畅想一下,如果是您处于那种情况下,您会作何选择。我想没有任何一位君主会拒绝赵普这样的宰相。

    老赵上台后,对其地位影响最大的自然就是君弱臣强,杯酒释兵权完美的解决了这一情况。但是在赵普给太祖皇帝提出的十二字方针里,这仅仅是一部分。赵宋王朝还面临着诸多难题,若继续沿用前朝之制,怎能保证大宋不会重蹈覆辙呢。“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